一代忠臣岳飞其实就是自己找死竟跟秦桧没关系
关于岳飞之死:秦桧背后的深层故事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岳飞的死无疑是一个令人扼腕叹息的悲剧。人们往往将矛头指向秦桧,认为他是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在全国各地,我们可以看到众多的秦桧跪像,仿佛在向他所参与的历史事件忏悔。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秦桧或许更像是那柄执行命令的刀,真正的决策者,或许并非宋高宗,而是岳飞自身。
秦桧,这柄斩向岳飞的刀,其本身并无善恶之分。如同菜刀,可以烹饪美食,也可以成为杀戮的凶器。决定其用途的,不是刀本身,而是握刀的人。秦桧,或许是一个忠诚的奴才,但更重要的是,他是一个听话的奴才。
岳飞,则显得与众不同。他显然是一个不听话的奴才,或者更确切地说,是一个不甘于做奴才的人。从现代职场的视角来看,任何老板都不会容忍一个不听话,且与公司发展背道而驰的员工。岳飞的行为,已经触及到了老板——宋高宗的底线。这样的员工,不遭到淘汰还留着做什么?
岳飞当然有自己的抱负和理想——收复失地,保家卫国。这如同一个员工希望取得重大业务成果,以彰显自己的价值。历史并非只有热血和激情,还有策略和取舍。岳飞的作战策略,即便取得一些初期成果,但未必能真正收复失地。更为可能的是,按照他的做法,南宋可能会在短期内走向灭亡。南明的历史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更深层次的来看,岳飞的悲剧并非完全由他人导致,更多是因为他自己。一个优秀的统帅,除了勇猛善战,还需有战略眼光和全局意识。只会打仗,没有大局观的人,能走多远呢?真正的战略家,不仅要伐谋、伐交,更要伐心。没有战略眼光的岳飞,他的路能走多远,实在令人堪忧。
历史的传承总是经过岁月的沉淀和演绎,但真实的历史往往更为复杂和多元。岳飞之死,不仅仅是一个悲剧性的结局,更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历史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