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身为乾隆十五子是怎么当上皇帝的
嘉庆皇帝颙琰,他是乾隆皇帝的第十五子,虽不是皇嗣中最聪明的,也非最有才能的,但他却是生的巧妙。乾隆皇帝众多的儿子中,能被立为皇太子的并不多,而能够长大的更是稀少,颙琰便是其中的幸运儿。
曾有位哲人说过:“命运如同手中的琴弦,早夭的皇子如同断弦之音,而颙琰则是坚持到最后的旋律。”颙琰之前的两位皇太子永琏和永琮,虽天赋异禀,却因病早逝。而颙琰在乾隆三十八年才被秘密立为皇储,可谓命运多舛。
然而历史记载,颙琰聪明过人,学业有成,涉猎广泛。尽管他自己曾谦虚地称自己“悟性迟钝”,但这或许只是帝王的谦辞。公元1789年,颙琰被封为和硕嘉亲王,这标志着他开始享受亲王尊位。到1795年,乾隆皇帝正式下旨,宣布颙琰被册立为皇太子。
乾隆六十年,乾隆禅位于颙琰,自己退居幕后。四年后,乾隆去世,嘉庆开始亲政,迈出了改革的第一步。诛杀权臣和珅、整顿吏治、兴修水利等措施相继出台。然而嘉庆二十五年七月的一个炎热夏日,嘉庆皇帝在承德避暑山庄突然离世,享年六十一岁。关于其死因,后世推测可能是中暑引发了心脑血管疾病。
嘉庆皇帝在位二十五年七个月,相对于乾隆皇帝的在位时间虽短,但其亲政时间长达二十一年七个月。他共有五个儿子和九个女儿。与乾隆皇帝不同,嘉庆皇帝的子女数量相对较少。他的子女们大都命运多舛,许多皇子公主都未能活到成年。尽管如此,嘉庆皇帝仍留下了庄敬和硕公主和庄静固伦公主两位长寿的公主。这两位公主分别嫁给了蒙古的贵族子弟。
在历史的洪流中,皇家虽然生育众多孩子,但由于医疗和科技水平的限制,许多皇子公主的生命如同流星般短暂。清朝时期许多皇子、公主的早逝背后,或许隐藏着为人父母的无奈与哀愁。嘉庆皇帝的故事不仅是皇权的更迭史,更是生命与命运的交织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