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闻:忽必烈每年里程90公里的马拉松运动
在1896年雅典举办的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中,马拉松比赛项目的里程被定格在42.195公里,这一距离一直沿用至今。很少有人知道,早在公元1287年,元世祖忽必烈就曾引领了一场马拉松运动的先河。
当时,忽必烈训练了一支名为“贵赤”的禁军,意为“快跑者”。这支部队不仅负责北京和内蒙古正蓝旗的警卫工作,还承担了两地之间紧急公文的传递任务。为了确保公文的快速传递,每隔7.5公里就设有一个传递铺子,每个铺子配备着身体强壮的士兵。一旦有紧急军情或重要公文,这些士兵便腰系皮带,脚绑响铃,怀揣文书,迅速传递,直至终点。在一夜之间,他们能够急行200公里。
为提高这些特殊士兵的长跑技能和身体素质,忽必烈除了对他们进行高强度的训练外,还每年不定期地举行一次长跑比赛。比赛的起点设在河北的河西务,终点则在北京,全程90公里。这一比赛不仅比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马拉松比赛早了近600年,而且其比赛距离也超过了一倍多。换言之,忽必烈的“马拉松运动”无疑是世界上时间最早、比赛距离最长的马拉松运动。
在那个时代,这些长跑比赛不仅是士兵们展示自己实力的舞台,也是元世祖激励士兵、提升军队士气的重要手段。比赛结束后,元世祖会根据比赛结果对前五名的佼佼者给予金银奖励,而对六至十名的成绩优秀者则奖励两匹质地上好的绸缎。这样的奖励制度无疑激发了士兵们的热情,也促使马拉松运动在当时的军队中蓬勃发展。
如今,当我们回顾历史,不禁要为元世祖的智谋和远见而赞叹。他不仅开创了马拉松运动的先河,更在千年之前就将这一运动融入到军事、政治之中,使之成为传递紧急信息、提高士兵素质的重要途径。这场历史最早的马拉松运动,不仅展现了古人的智慧与勇气,也为今天的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历史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