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6岁做皇帝7岁殉国却留下一道名菜流传千年
宋少帝赵昺,是宋朝的第九位皇帝,也是大宋王朝历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是宋度宗赵祥的第三个儿子,出生于咸淳八年。虽然他的母亲俞氏只被封为修容,但他却备受尊崇,短短几年内连续受封,从信国公到广王、卫王,一路荣升。
南宋末年,元军与宋军交战激烈。在临安危急之际,赵昺随兄长等人在禁军和义军的护卫下潜逃出城。他们先后逃往婺州、温州、福州,最后到泉州躲避战乱。那些岁月,赵昺经历了许多艰辛与波折。
景炎三年四月,赵昺的哥哥——宋端宗赵昰因受元军追赶而逃到海上,遭遇台风,虽被臣子救起,但受到极大惊吓,不久便去世了。于是,大臣陆秀夫、张世杰等人在冈州拥立年仅六岁的赵昺称帝,改元为“祥兴”,史称宋少帝。
少帝继位后,依然过着流亡生活。祥兴元年,他与众臣逃到潮州,曾在夜间寄宿一座破旧的古庙。庙中的和尚一看竟是当朝幼主和众位大臣,便赶紧摘下新鲜的番薯叶子熬成汤以招待他们。赵昺饿极之下,觉得这道汤清香扑鼻,便大口喝之。后来,他询问这汤的名字,僧人因不知而随意回答。赵昺听后笑着说:“你等众僧在无米面的情况下为朕熬出鲜美的汤,保护了朕的生命,也就是保护了国家。这汤菜就叫护国菜吧。”从此,“护国菜”在潮州地区流传至今。
祥兴二年,元朝将领张弘范率大军进攻崖山,陆秀夫保护着赵昺对抗。在元军即将打败宋军的紧要关头,陆秀夫先让妻子跳海自杀,然后自己换上朝服,带着黄金国玺和背着赵昺跳入大海殉国。
赵昺的经历充满了波折与悲壮。他在逃亡中体验了人间冷暖,也展现了他的坚韧与智慧。他的故事不仅是大宋王朝的历史,更是一段关于忠诚、勇敢和民族精神的可歌可泣的传奇。他的生命虽然短暂,但他的故事将永远被铭记在历史的长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