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有着哪些趣事轶闻?巴金这个笔名是怎么来
巴金:带病入书的人生旅程
尽管巴金从未走进过大学的殿堂,但他的生命旅程却充满了浓厚的书香味。一位幼年多病的少年,因病未能完成学业,但这并未阻止他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生活的热爱。
巴金的人生仿佛是一场不断与疾病抗争的旅程。14岁时,他进入英语补习学校,却因疾病辍学。肺病的困扰使他与北京大学失之交臂,但这并未阻止他追求知识和理想的脚步。在创作《灭亡》时,他正处于治疗肺病与休养的关键期,主人公杜大心的肺病背景和他因疾病产生的思想变化,正是巴金自身经历的写照。
因书得爱,巴金的文学创作使他成为青年心中的偶像。他与一位从未见面的女高中生的通信达半年之久,最终经过8年的恋爱长跑,与名叫萧珊的女孩结为连理。萧珊是第一个也是唯一让巴金动情的女人。
巴金爱书如命,他在文化圈内是出了名的。上海解放前夕,尽管生活拮据,他仍然坚持买书。他说:“钱,就是用来买书的。都不买书,写书人怎么活法?”嗜书如命的他,带着孩子们逛书店已成为他生活中的一大乐趣。
关于巴金的笔名“巴金”,却经常被人误解来源。其实,“巴金”两字的由来与巴枯宁和克鲁泡特金并无关系。巴金在信中对自己的名字作了注解:“我在寻找署名时,看到了‘金’字,就在这时,我得知一个姓巴的朋友自杀的消息,于是我在‘金’字上面加了一个‘巴’字,从此‘巴金’就成了我的名字。”
巴金的人生充满了曲折和感人之处。他的文学作品常常反映了他个人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他的作品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主人公的命运起伏,更让我们看到了巴金自己对于生活的热爱、对于知识的追求、对于爱情的执着。他的作品和他的生活,都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正的巴金——一个带病入书,因书得爱,嗜书如命的文学巨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