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爱好还是作秀?乾隆为何要写那么多的诗歌
乾隆皇帝,这位清朝的杰出君主,以其雄才大略著称。他在位期间,展现出了宽广的胸怀和明智的决策,赦免了因贻误军机而判死罪的岳钟琪、傅尔丹等人,并对允禟、允禩公予以恩赐。在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他还为多尔衮昭雪,恢复其王爵。不仅如此,乾隆皇帝还具备卓越的领导才能,成功地平定了大小和卓叛乱,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除了政治上的成就,乾隆皇帝还是一位文学爱好者。他的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诗歌,总数达到了惊人的41863首。尽管他倾注了一生的心血,真正流传下来的诗歌却寥寥无几。这让人不禁思考,为何乾隆皇帝要写那么多的诗歌呢?
他希望通过诗歌实现自己的抱负。作为一位深受传统文化熏陶的皇帝,他沉浸在中国古代读书人所强调的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中,希望通过立言来展现自己的价值。
乾隆皇帝作为满族皇帝,为了证明满族入主中原的正确性,通过创作诗歌宣传君权神授的思想,让天下臣民认识到皇帝的无所不能。
乾隆皇帝的自我陶醉以及臣下的溜须拍马也促使他大量创作诗歌。他和珅等人对他的诗歌给予了过高的评价,让他误以为自己的诗艺达到了李杜再世的高度。
还有一个原因是乾隆皇帝喜欢炫耀自己的成就。他每到一个地方都会留下诗作,以展示自己的文采和功绩。如果不是身为皇帝,他的诗作可能不会被后人所知。
必须指出的是,乾隆皇帝的很多诗歌都是由朝臣代笔完成,甚至经过润色。由于忙于政务,他无法亲自完成每一首诗。这些诗歌有时由儒臣如纪晓岚和沈德潜等人代为撰写或润色。
尽管乾隆皇帝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与张若虚、王之涣等诗人相比,他的诗歌并未能流传后世。这让人明白,写诗并不在于地位和数量,而在于是否拥有真正的才华。如果缺乏才华,再努力也是徒劳。乾隆皇帝的诗歌生涯,无疑是一场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