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北京冬奥会的国家
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盛大举办之际,部分国家因所谓“人权问题”采取了“外交抵制”的行动,即不派遣官方代表出席赛事,但并未限制运动员参赛。这些国家的具体情形如下:
一、明确“外交抵制”的国家
美国率先在2021年12月宣布了这一立场,决定不派官员代表团出席冬奥会。尽管美国做出了这样的决定,但美国奥委会坚决反对这种抵制,并明确表示会支持运动员正常参赛。英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也紧随其后,宣布不派官员参加。这三个国家的奥委会均未对运动员参赛设置任何限制。英国首相约翰逊曾公开表示,“我们通常不支持抵制体育赛事”。另一方面,因涉台问题与中国关系紧张,立陶宛宣布了不派官员出席冬奥会的决定。
二、关于其他被提及“不参加”的国家
网络上曾盛传“26国退出北京冬奥会”,涉及到的国家包括菲律宾、日本、沙特阿拉伯、泰国等。这种表述存在争议。这些国家并未公开宣布官方抵制,部分可能因疫情、参赛资格或政策调整而未派代表团参加。但无论如何,这与国际政治抵制并无直接关联。国际奥委会及多国奥委会已经明确反对将奥运会政治化,并强调运动员的参赛权利不受任何影响。
三、国际社会对抵制的反应
国际组织对此有着明确的立场。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曾警告称,“政治化的威胁将损害奥林匹克精神”。世界田联主席也对这种“外交抵制”表示批评,认为这是一种“无意义且有害的姿态”。多国运动员也明确表示反对政治干预体育,澳大利亚和英国代表团负责人更是强调运动员应专注于比赛。
尽管北京冬奥会受到了部分国家的“外交抵制”,但实际参赛规模仍然庞大。所谓的“抵制”仅限于少数国家的政治表态,并未影响赛事的正常举办。冬奥会的举办仍然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和参与,展现了体育的魅力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