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赵匡胤一夜之间暴毙的背后有何隐情
公元976年,宋代开国君主赵匡胤突然离世,他的死因在历史长河中成了一宗悬案。《湘山野录》记载,一个雪夜,赵匡胤急召其弟赵光义入宫,二人寝宫对饮。喝完酒后,赵匡胤用玉斧刺雪,留下“好做好做”的言语。一夜之间,赵匡胤离世,赵光义随即继位。历史的真相是否如此简单呢?
《烬余录》则讲述了一个截然不同的故事。赵光义对赵匡胤的妃子花蕊夫人心生垂涎,趁其病中昏睡时调戏,惊醒了赵匡胤。两人发生冲突,赵光义趁机杀害了赵匡胤并逃回府中。而《涑水纪闻》记载,太祖去世时四鼓时分,宋皇后召来的是赵光义而非皇子德芳。这一切引发了种种疑问。
“烛光斧影”成为了最大的疑点。宫廷礼仪森严,赵光义却能在宫中留宿,太监和宫女也离奇地离开了现场。人影忙乱、斧声奇怪以及赵匡胤的呼喊,都在诉说着一场预谋的血腥。“金匮之盟”的真伪也成为历史纷争的焦点。杜太后临终时的嘱托是否真的存在?为何不在赵匡胤死时公布“金匮之盟”?这些疑问使得人们对赵光义的非议愈发强烈。
赵光义的一系列行为更是令人匪夷所思。他急迫地改换年号,打破了新君即位次年改元的常规。对于赵匡胤的长子德昭和小儿子德芳的神秘死亡,人们也不禁猜测是否与赵光义有关。更为离奇的是赵构的选择。作为宋高宗的他,在皇位继承问题上选择了赵匡胤的后代而非自己的子孙。据说他曾梦见宋太祖赵匡胤向他展示那日的“烛光剑影”,并暗示只有选择赵匡胤的后代作为接班人,国势才有可能有一线转机。离血腥恐怖之夜已有187年后,赵构终于找到了赵匡胤的七世孙赵慎并将皇位传给了他。这是否暗示了赵构承认了祖先的罪孽并对赵匡胤之死给出了基本的答案呢?历史的真相究竟如何?这些问题仍然困扰着历史学家和广大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