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被称为千古一帝是因为他碰到的对手都是匹
满清时期,满洲族对汉族的统治引发了尖锐的民族矛盾。满洲族为了维护其异族统治地位,对汉族实施了压迫政策,甚至不惜出卖汉民族利益以换取与列强的妥协。慈禧太后在挪用海军军费办寿宴的并未积极备战,这反映出当时统治者的短视与自私。而汉族人民为了摆脱满洲族的压迫,对战争的态度也显得较为消极。
与此相反,日本则从天皇到普通百姓,都积极备战,紧缩开支,形成了强烈的对抗态势。满汉之间的异族压迫导致了上下不同心,这无疑削弱了清朝的战斗力。
提及清朝与沙俄的战争,我们不能不提的是号称满万不可敌的关外八旗精锐正规军。在沙俄方面,仅仅是几百个流氓、土匪、强盗组成的盗匪兵,这些乌合之众在沙俄国内不过是三流军事力量。即使面对这样的对手,清朝也打得异常艰难,最终依靠割让贝加尔湖流域土地换取和平。
想象一下,如果沙俄盗匪兵的数量增加,或者赶上康熙与三藩大战之际,那么这些盗匪兵肯定能够一直打到黑龙江南部。清朝的正规军最北驻扎在吉林一带,而更北方的黑龙江及北岸则采用羁縻式管理,由当地土著达斡尔人自行管理。面对原始武器的达斡尔人,即便几百个盗匪兵也难以抵挡,更何况是数千之众。若是如此,康熙很可能需要早早对沙俄进行妥协退让。
综合而言,康熙虽然在某些方面表现出色,但他的对手往往并非一流强敌。清史专家在称赞康熙时,不妨多对比一下他的对手,便会明白他其实只是运气非常好的一位皇帝。无论是纵向还是横向比较,康熙的时代并未真正达到盛世,与其他强国相比更是相形见绌。他的幸运在于遇到的对手多是缺乏战略眼光或者实力不济的乌合之众,而且这些对手的出现并非一次性蜂拥而上,这使得康熙尚能应对,但已让他疲于奔命,差点导致国家的覆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