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为汉贼?揭董卓和曹操的相似之处
《三国演义》中的两位备受争议人物:曹操与董卓
《三国演义》中,曹操与董卓被骂的最狠。尽管两人都被视为逆臣,但在历史定位上却有着天壤之别。世人对他们的评价也各有千秋。
一心想篡权的董卓,被京城大将军何进召进京,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何进听从了袁绍的建议,这反而为早有谋反心的董卓提供了可乘之机。董卓进京后,欺压汉室,号称“奸贼”。其行为之恶劣,连童谣都预示了他的倒行逆施:“鹿走入长安,方可无斯难。”他的迁都长安,既是为了躲避诸侯的进攻,也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野心。在朝中,他自封尚父,出入用天子仪仗,一门皆封官爵,占据朝廷要职,残暴成性,杀害反对他的大臣。
而曹操虽然也有谋逆之心,但他却被称作“奸雄”。曹操受招进京,是为了“挟天子以令诸侯”,名正言顺地起兵救驾。他迁都许都,一方面是因为洛阳残破,不适合作为皇室及大臣的办公、居住之地;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天象显示“大汉气数将尽,晋魏之地必有兴者”。在朝中,他自封大将军,大权独揽,朝廷大事先告知他再奏请天子。尽管曹操疑心重、手段狠辣,但他也有雄才大略,其所作所为都是为了实现统一大业。
曹操与董卓虽然都有逆臣之名,但在实际行动与思想上却有着显著的差异。董卓只顾自身私利,无视百姓福祉;而曹操虽然手段强硬,却也在统一进程中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和政治才能。他的野心和奸诈是为了实现统一和复兴,而董卓则是为了个人的权力和财富。
虽然两人都被视为“汉贼”,但曹操在某种程度上确实干了一些实事,不能完全将其归为祸害一类。他在历史长河中的影响深远,为后来的三国格局奠定了基础。而董卓则纯粹是一个无恶不作的祸害,他的行为对汉朝造成了巨大的破坏。这一点,也是后人对他俩评价不同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