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将军韩信为何会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韩信与萧何的交往深得彼此赏识,当刘邦被项羽排挤至汉中,由长安向南郑行进时,众多将领纷纷离他而去。韩信,这位曾被多次举荐的杰出人才,也面临着流失的风险。萧何的敏锐直觉让他匆忙追赶韩信,唯恐其离去。军中报告称丞相何亡,刘邦愤怒又失落。当得知真相后,刘邦对萧何的忠诚表示既怒又喜,同时疑惑为何唯独追逐韩信。
萧何向刘邦解释道:“将军容易寻找,但像韩信这样的人才,举世无双。如果您只想在汉中立足,无需依赖韩信;但若志在争霸天下,非韩信莫属。您的决策将决定一切。”刘邦表明心志,不甘于困守汉中,定将征战天下。
韩信则暗中观察形势,得知赵国的计谋未被采纳后,他心中欢喜并大胆出兵。他巧妙布置二千轻骑兵,伪装成赵国伏兵,窥视赵军动向。韩信向将领们分析说,利用赵军的地利心理,他们会轻视我们的攻击。当赵军出营迎战时,我们假装溃败,诱其深入。这场精妙布局的战斗展开后,韩信指挥若定,最终大破赵军,斩杀陈余,活捉赵王歇。
战后,韩信敬重广武君李左车的智谋,下令不许伤害他,并亲自解其束缚,虚心请教。当诸将为他取胜的战术疑惑不解时,韩信解释道:“兵法有云,‘陷之死地而后生’,我军背水一战并非违背兵法,而是激励士兵们殊死战斗。若置之地,士兵们可能会逃亡。”诸将更加佩服韩信的军事智慧。
然而命运多舛,陈豨反叛后,韩信暗中与之联络策应。一个门客的背叛使他陷入险境。吕后与萧何密谋后设下圈套引韩信入朝。最终韩信在长乐宫的钟室里被斩首诛族。临斩前他感慨道:“我未采纳蒯通的计谋,反被女子所诈。”尽管传说长乐宫中的钟室斩首并非真实事件的高潮结局,但韩信的故事仍令人扼腕叹息。这位杰出将领的一生充满了起伏和戏剧性转折,他的智慧和勇气成为了历史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