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为得到韩非不惜灭一国为何最后弃而不用_奇闻趣事网

秦始皇为得到韩非不惜灭一国为何最后弃而不用

奇闻趣事 2025-04-27 12:38www.bnfh.cn奇闻趣事

韩非,这位战国末期的杰出思想家与法家代表人物,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中国思想史上熠熠生辉。被尊称为韩非子或韩子的他,虽身为韩国公子,却命运多舛,令人扼腕。

史记中记载,秦王阅读了《孤愤》、《五蠹》等作品后,赞叹不已,表示若能与此人共事,死而无憾。可见韩非之文章造诣高深,其思想之独特、见解之犀利,令一代雄主秦王亦为之倾倒。

韩非的生涯却充满坎坷。在韩国的他,多次上书进谏,希望韩王能变法图强,但建议却如石沉大海,未能得到采纳。秦王对韩非的重才让他看到了施展才华的希望,然而入秦之后,他却遭遇了一系列的不幸。尽管他曾与秦王畅谈《存韩》之道,但却离间了秦国的君臣,导致秦王政对他心生芥蒂。

韩非学说与商鞅一脉相承,其正直品质令人钦佩。他的为人却有些书呆子气,虽能写千言,却有时难以伶牙俐齿地为自己辩护。这样的性格在官场中难免吃亏,尤其是在那些结党营私、贪得无厌的重臣面前。韩非对这些权臣深恶痛绝,他的思维方式虽然切中要害,但却难以根治官场积弊。

韩非警策君王要用忠直之士、能法之士,远离重臣。即便忠直之士得势,一旦成为重臣,又该如何?韩非在《孤愤》中并未给出答案。他的理论虽好,但在实际操作中却难以避免一些通病,比如只认伟大领袖,漠视同僚,往往会堕落为酷吏,遭人忌恨。韩非的遭遇,既是其个人的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

韩非的学说具有深刻的进步意义,其文章说理精密、文笔犀利、议论透辟。这位愤青的悲剧人生却让人感慨万分。在韩国,他希望能有所作为却不被重视;到了秦国,眼见可以大展拳脚却因性格等各方面的原因黯然退场。他空有满腹才学,最终却抱憾而终。他的离去不仅是个人的损失,更是时代的遗憾。(来自婉如清扬的头条号)

Copyright © 2016-2025 www.bnfh.cn 怪异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