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中记载了朱元璋唯一没杀的开国功臣
元朝末年,安徽凤阳孤庄村的一群英勇少年,因元朝的残酷统治而揭竿而起。这群少年中的佼佼者,便是后来的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
朱元璋在建立大明王朝后,为了皇位永续,采取了杀戮功臣的策略。儿时的小伙伴,如胡惟庸、蓝玉、李善长等,都未能幸免。有一个人例外,他就是汤和。
为何朱元璋对功臣如此猜忌与杀戮?这其中有一个故事。皇太子朱标,宅心仁厚,曾劝朱元璋不要过多杀戮,以免伤了君臣和气。朱元璋用荆棘作比,说明他需要磨去那些刺,以确保皇权的稳固。
汤和,本也在朱元璋必杀之列,但他做了三件事,使得自己在朱元璋大开杀戒时得以保全。
汤和非常识时务。在起义军初期,他主动站出来拥戴朱元璋,承认其领导地位,这使得他在其他将领中树立了榜样。尽管他比朱元璋年长,且在部队中有很高的威望,但他始终唯朱元璋之命是从,这使得朱元璋对他十分满意。
汤和从不争功。明朝立国后,朱元璋大封功臣,汤和的战功卓越,但他不争不抢,最终被封为侯爵。即使如此,他依然毫无怨言,谨言慎行。这种态度与蓝玉形成鲜明对比,蓝玉因争功而被朱元璋诛杀。
汤和能够在人生巅峰急流勇退。在察觉到朱元璋削弱武将兵权的想法后,他主动请求告老还乡,回到家乡后,他低调做人,从不自恃功臣身份。他的家人和家奴都遵纪守法,他自己则游山玩水,不与国家大事有任何牵扯。这种明智之举让朱元璋对他放下心来,从而得以安全过关。
汤和之所以能在朱元璋的杀戮中保全自己,不仅因为他识时务、不争功、能急流勇退,更因为他始终保持着对皇权的敬畏与忠诚。他的智慧与谋略使他成为明朝的开国功臣中少有的幸存者。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在权力面前,要学会低调谨慎,这样才能在风云变幻的政治舞台上保全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