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最后的翻盘机会,却被陈新甲的书童给毁了
灵异事件 2025-04-27 08:19www.bnfh.cn灵异事件
明朝末年,东北地区的女真势力逐渐崛起,八旗军队的南下频频挑衅,已然成为大明王朝的心腹大患。1640年的松锦大战更是加剧了明清之间的冲突,清军于1642年攻陷松山城,主帅洪承畴投降,明朝的精锐力量在这场战役中损失殆尽。自此之后,明朝再无反击之力。
与此李自成领导的大顺军不断逼近,内外交困之际,崇祯皇帝心生议和之念。而皇太极此时并无进军中原的意图,这无疑是议和的绝佳时机。
在兵部尚书陈新甲的努力斡旋下,皇太极终于应允议和,并通过书信表达意愿。这封信被收入《清太宗实录》,从文字间可见皇太极态度谦恭,所提出的四项停战协议并不苛刻,毫无威胁之意。
陈新甲接到书信后喜出望外,匆忙写奏折呈报崇祯皇帝。疏忽之下,他将密函置于外室桌案上,这一不经意的举动引发了一场巨大变故。
陈家有一书童,机智勤快,却在此次事件中自作聪明。陈新甲离开后,书童偶然发现这封密信,误以为只是普通的塘报,遂命家丁送往各省驻京办事处传抄。
这一举动立刻引起轩然大波,原本秘密的议和事宜被群臣知晓,朝野震动。大臣们纷纷指责陈新甲贪生怕死、妥协求和、私定议和条款。
崇祯皇帝虽欲袒护陈新甲,但为平息群臣愤慨,不得已将其囚禁。为不留下委屈求和、向蛮夷低头的骂名,崇祯将责任全归咎于陈新甲。
陈新甲却浑然不觉自身过错,不仅不认罪,还辩称皇帝有意为之,自己无罪有功。崇祯为了维护颜面,只得寻罪诛杀陈新甲。
自此之后,朝堂上再无人敢提及议和之事,即使众人皆认为议和是最佳策略。而崇祯皇帝自己也难以拉下脸面再次提及议和。就这样,一个微不足道的书童,因一次自以为是的举动,竟主宰了大明王朝的命运走向。这不禁令人扼腕叹息!
上一篇:《好声音》毛泽少坐镇已播两集超人气女王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