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悬疑:诗仙李白为何给他的次子取名颇黎?
李白,这位伟大的唐代浪漫主义诗人,生于701年2月8日,逝世于762年12月,被誉为“诗仙”。他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李商隐和杜牧区分,人们又尊称他们为“大李杜”。李白为人爽朗大方,好酒交友,他的诗作中,以醉时所作最为出色。
李白流传下来的作品被集结成《李太白集》。其中代表作如《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等,每一首都闪耀着独特的艺术光芒。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也是一位优秀的词赋创作者。宋人的传记中已有记载,如文莹的《湘山野录》卷上,可见李白在词赋领域的成就极高。
诗仙李白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名为李伯禽,小名明月奴;小儿子名为李天然,小名颇黎。让人好奇的是,为何李白会给小儿子起这样一个奇特的名字。有一种观点认为,李白有突厥血统,“颇黎”在突厥语中可能意味着狼。经过考证,突厥语中狼的发音与“颇黎”并不相符。
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称“颇黎”为一种宝石,但根据佛藏经典及语言文字学名著《玄应音义》,人们认为“颇黎”实际上是水晶的梵音。李时珍在书中提到的“颇黎国”可能是有误的。据史书记载,吐火罗国有座山叫颇黎山,可能因山中富含水晶而得名。“颇黎”在唐代已经具有药用价值。
据汉东方朔的《十洲记》记载,昆仑山上有红碧颇黎宫,可见“颇黎”在当时已经是一种珍贵的物品。南朝沈约的《梁四公子记》中记载了一面价值百万贯的碧颇黎镜,更显示了“颇黎”的价值。
综合以上信息,我们可以推测,身为西域碎叶城出身、商人出身的李白,可能从西域商人那里了解到“颇黎”这一稀世之宝。他给小儿子取名天然,小名“颇黎”,可能是希望儿子能像“颇黎”一样,成为受人尊敬的稀世之宝。这样的名字也反映了李白对儿子的深深祝福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