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家发现大明灭亡的主因了,竟是子孙太多!
回溯至明朝末年,朱元璋的后代已经繁衍至庞大的百万之众。明朝的特殊之处在于其重新采用了分封制,将朱姓王爷大量分封,与历史上的其他朝代有所不同。
明朝的皇族生活可谓优渥,子孙们享受着铁饭碗般的王爵分封,无需担忧生计。这种丰厚的待遇也导致了王子王孙的数量急剧膨胀。明朝的宗室爵位制度固定了亲王和郡王两种爵位,而随着子孙的增多,生育成为了皇族的一种致富手段。
以山西的庆成王朱钟镒为例,他生育了94名子女,再次刷新了朱元璋家族的生育纪录。明末的人口史学者推算,明代皇族人口的增长速度是全国平均人口增长率的十倍。到了明朝末年,朱元璋的后代已经繁衍至近百万之多。
这种皇族人口的急剧膨胀给地方财政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各地的长官发现,他们所辖地区的财政收入已经无法供养日益增多的皇族。比如山西和河南,王爷们的消耗已经大大超过了地方的财政收入。明朝的大臣们开始焦虑地担忧,长此以往,全国之力也无法养活这一庞大的皇族。
这些王爷们在王朝危机时刻并未为国家作出贡献,他们主要的事情就是生孩子。因为每个孩子都能为国家带来一份俸禄。于是,他们纷纷广收妾媵,以期生育更多的孩子。
随着皇族人口的增加,王府的数量也必然增加,他们圈地的行为也愈发严重。最好的土地逐渐集中到皇族手中,导致全国人均土地不断下降。许多王府拥有的土地动辄万顷。
这样的行为导致老百姓生活艰难。当李自成、张献忠和清军进攻时,这些王爷们束手无策,只能选择等死、投降或投降后等死。在战争中,李自成军在山西一地就杀掉了超过一万名朱姓子孙。
最终,明王朝的最后防线并非由王侯贵族所坚守,而是一个出身底层农民起义军的李定国。这一事件再次证明,最坚定的英雄和爱国者往往来自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