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中是如何记载何如宠的他的个人作品
何如宠(1569年~1641年),字康侯,号芝岳,出生于南直隶安庆府桐城县,即今天的安徽省铜陵市枞阳县枞阳镇何家青山。
明史中有关于他的详细记载。何如宠的父亲思鰲,曾担任栖霞县的知县,他在民间有着极高的德行。何如宠在万历二十六年考中进士,之后由庶吉士逐步升迁为国子监祭酒。天启年间,他官至礼部右侍郎,并协理詹事府。因魏广微的谗言,他在一次廷推中被左侍郎夺职闲住。
崇祯元年,何如宠被起用为吏部右侍郎。他尚未到任,便被拜为礼部尚书。他关注民生,对于因贫困而无法完成婚嫁的百姓,他积极向朝廷申请援助。在他的努力下,六百多名贫困宗亲得以完成婚嫁。面对大学士刘鸿训的增敕事引发的皇帝怒火,何如宠力排众议,成功避免了一场死戍边的灾难。
何如宠的洞察力与忠诚在关键时刻得到了体现。当京师面临危机时,他敏锐地指出私人财资助官军可能带来的内乱风险。他的忠告得到了皇帝的认可。不久,他被任命为东阁大学士,入阁辅政。他成功地救下了因袁崇焕事件受牵连的数百名死罪者。他的官职也一路升迁,最终成为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
何如宠的品性孝敬友爱。他的母亲年事已高,他仍然尽心侍奉。他的行为举止优雅,与世无争,有退有进,世人尤为敬服。他在家时,仍然不忘研读《资治通鉴》,洞察古今理乱忠佞之道。
何如宠的兄长何如申,与何如宠一同考中进士。他曾担任户部郎中,督饷辽东,以清廉著称,军士请求他留任两年。最终,他担任浙江右布政使。
何如宠的个人作品包括《奏疏》3卷和《后乐堂稿》若干卷。
他的生涯充满了丰富而动人的故事,他的智慧、勇气与忠诚令人敬佩。他在明朝的政治舞台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的事迹与品性,都成为后世学习的典范。他的生活与思想,都体现了一种高尚的人格魅力,令人敬仰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