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平台把帐号改为账号
截至2023年7月,国内众多主流互联网平台纷纷进行了用户界面的细微调整,将用户登录界面和协议文档中的“帐号”统一修改为“账号”。让我们一同这一变化的背后故事。
一、现象概览
这份变革的名单可谓星光熠熠,包括了微信、QQ、微博、抖音、百度、今日头条、知乎和豆瓣等平台。它们无一例外,都已经完成了这一表述的修正。以前,部分与财务相关的平台使用“账号”,而其他平台则习惯使用“帐号”,如今,这一调整实现了全领域的统一。
二、规范用法的依据
词典规范是这一变化的坚实后盾。《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账号”是唯一的规范词条,而“帐号”并未被收录。从字义上来看,“帐”原指布帛制成的遮蔽物,如蚊帐,或是作为“账”的旧时通假字。而“账”则专指与钱物相关的记录,这也是现代汉语中用于金融场景的专用字。
三、调整原因
这一变化有着深远的历史背景。在古代,账目常记录在悬挂的布帛上,因此被称为“帐”。随着时间的推移,为了区分不同的功能,新造了“账”字,专门用于表示财务记录。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也直接介入,推动了平台对错误用法的修正。
四、时间线及具体行动
在早些时候,直到2023年4月,微信、抖音等平台还在广泛地使用“帐号”这一说法。整改行动分阶段进行。2023年7月中旬,豆瓣和微博率先完成了修改。到了7月下旬,微信、百度、抖音等平台也开始跟进调整。甚至安卓版微信也在7月27日更新了相关页面。
五、专家观点解读
语言文字专家们对此表示肯定。他们认为,“账号”是当前的标准用法,而“帐号”则是历史残留或错误用法。此次调整有助于消除公众的困惑和混淆,使互联网平台的表述更加规范和统一。这一变化不仅体现了对语言规范的尊重,也展现了互联网平台对用户体验的关注和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