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生前为钱所困,却不想死后作品被拍卖为天
这位一生困于金钱,却留下传世之宝的人,是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的黄庭坚。作为旧党的重要成员,他的才华与苏轼并肩,仕途之路也同样充满坎坷。尽管他在生活中多次自嘲与金钱的绝交,甚至曾使用软塌的鸡毛笔,但谁又能想到他的墨宝会在后世成为天价艺术品。
黄庭坚对《砥柱铭》情有独钟,这是唐朝魏徵的经典之作,以砥柱山在黄河中的坚韧为喻,鼓励人们持身正直。黄庭坚多次书写此篇,其中在重庆被贬时期尤为显著。当时,一位名为杨明叔的青年对他照顾有加,黄庭坚便将此篇赠予他,表达感激与勉励之情。
《砥柱铭》不仅是一篇珍贵的书法作品,更承载着黄庭坚的心路历程和人生智慧。历经南宋、明代等多位大藏家之手,其传承有序、价值弥足珍贵。在今天的拍卖市场上,这幅作品创下了新的世界纪录,但其真正的价值远非金钱所能衡量。
此作品的价值体现在多个方面。其尺幅巨大,长达八米,极为罕见;传承有序,历史价值极高;市场因素也推动了其价值的提升。《砥柱铭》背后还承载着黄庭坚的才情与心胸,以及古人的敬仰与神话。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这幅作品的价值核心。
回望黄庭坚的一生,他在书写《砥柱铭》时并未考虑其经济价值。九百年后,我们谈论这幅作品时,更应关注其背后的文化价值与精神内涵。黄庭坚的书法墨迹现存三十一种,多为小字作品,但长幅横卷亦有十五种。这些墨迹不仅展现了黄庭坚的书法才华,更记录了他的人生轨迹与心路历程。
黄庭坚的《砥柱铭》不仅是一幅珍贵的书法作品,更是历史的见证、文化的传承和心灵的寄托。它的价值无法用金钱来衡量,更是无法用语言完全表达。这幅作品所传递的不仅是黄庭坚的才情与智慧,更是古人对品德与正义的崇尚与追求。《砥柱铭》的价值不仅在于其艺术成就,更在于其背后的精神内涵与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