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北京楼市遇冷
北京楼市九月综述:多重因素下的阶段性调整
一、成交数据显现年内低位
北京九月的新房成交数据为2398套,成为年内(仅高于春节当月)的第二低谷,远低于传统的“金九”旺季预期,成交量明显下滑。而在二手房市场,全月成交12723套,虽高于部分历史月份,但市场活跃度显著回落。尤其是近一段时间,二手房的网签量仅4897套,日均成交较八月有所下降。
二、土地市场冷却迹象明显
土地拍卖市场的热度也在下降。如石景山黄庄村棚改地块无人报名而流拍,丰台科技园地块拍卖延期至十月。即使是区位较好的顺义后沙峪地块,也以底价43.2亿元成交,反映了开发商对拿地的意愿低迷。
三、库存积压与供需失衡困扰房企
数据显示,截至九月中旬,新房库存已达8.3万套,去化周期约为21个月。与此二手房挂牌量也在攀升,绿中介平台的房源量连续上涨,成交的放缓导致价格继续下跌。这种供需失衡的现象对房企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不得不延长蓄客周期以应对。
四、价格下行压力持续加大
新房和二手房的价格都在下跌。新房均价已回落至约5万元/㎡。而二手房均价更是跌回至接近2016年的水平,累计跌幅达到约四分之一。租赁市场也呈现出同步降温的趋势,租房源增加,租金降幅扩大。
五、政策调整与市场预期的博弈
尽管北京在九月底推出了限购放松政策,同时央行降息以降低购房门槛刺激需求,但政策效果尚未显现,短期内市场并未扭转低迷态势。业内人士对四季度的政策托底效果持观望态度,市场信心的修复仍需要时间。
北京楼市在九月份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包括供需矛盾、土拍市场的冷淡以及政策传导的滞后等,进入了阶段性的调整期。市场各方需密切关注后续的政策动向及市场反应,以做出更加明智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