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臣良将为什么总是遭遇兔死狗烹

功臣良将为什么总是遭遇兔死狗烹

娱乐八卦 2025-04-29 11:00www.bnfh.cn娱乐八卦

自古以来,帝王对于王位都有着强烈的渴望,无论是出于本意还是形势所迫,他们往往会通过清除权臣或功臣来巩固自己的地位。历史上,许多帝王在达到目的后,会对曾经立下汗马功劳的臣子产生猜忌,甚至采取极端的手段。这种现象屡见不鲜,虽然许多帝王知道这样做会被人唾骂,但依然有人为之。究其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当臣子的功绩过高,甚至超过了君主,君主自然会心生猜忌。以刘邦和韩信为例,韩信无疑是汉初最具有军功的臣子。当刘邦建立大汉后,韩信被封为楚王,赐县邑,任其手握重兵。韩信的行事作风过于招摇,最终引起了刘邦的猜忌。如果韩信能够安分守己,或许能够得以善终,但他最终因联合陈豨造反而被吕后诱而击杀。

有些功臣因盲目自大而招来皇帝的厌恶。以唐代的尉迟敬德为例,他因军功被封为右一府统军,有封底和军权。他性格耿直,连皇帝都不放在眼里,最终因自己的蛮横行为而引起了皇帝的不满。皇帝虽未对他动手,但讲明了韩信的故事提醒他,他才有所收敛。

一些帝王在达到目的后变得残忍多疑,尤其是朱元璋。他在位期间,几乎所有助他建立大明国根基的臣子都被他除去。即使是温文尔雅的刘基和一心为国的徐达也未能幸免于难。在帝王眼中,天下之大,都是王土,无论你有何功绩,都不能忘记这个规矩。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范蠡就警示说:“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这是历朝历代臣子需要小心谨慎的金玉良言。总有一些臣子不能领悟这个道理,触碰到帝王的底线,最终落得身死名灭的下场。作为臣子必须明白伴君如伴虎的道理小心谨慎地行事才能保全自身。而那些盲目自大的功臣和权臣更应该警醒自己不要因一时的得意而忘记了君臣之间的规矩和帝王的底线否则最终只会自食其果。

Copyright © 2016-2025 www.bnfh.cn 怪异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