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为何不立武三思为储君而立李显
中国古代历史中,有三位女性强势人物:西汉的吕后、唐朝的武则天以及清朝的慈禧太后。她们都握有过国家的最高权力,然而如果要说其中哪位最为出色,无疑是一代女皇武则天。毕竟,她是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其他两位太后虽拥有实质上的皇权,却只能垂帘听政,而非真正的皇帝。
在几千年的古代历史中,一直都是男权社会,男尊女卑的思想深入人心。女性干预国家大事,会被视为不合常规,名不正言不顺。武则天却打破了这一常规。
武则天曾是唐高宗李治最宠爱的妃子,因李治后期身体虚弱,让她协助处理政务。她与李治并称“二圣”,共同掌握大唐的最高权力。唐高宗逝世后,武则天的儿子李显继位,但实际上大权仍掌握在武则天手中。不久,武则天废黜了李显,将其贬为庐陵王,软禁在湖北一带长达15年。
公元690年,武则天正式称帝。此前,她已经掌握李唐大权达20多年之久。为了稳固权力,她大力扶持武氏家族,并对李唐皇室展开清洗。武则天立侄子武三思为梁王。到了执政后期,武三思有意争夺太子之位,曾向武则天表示,天下绝不能落入姓李的人手中。
当时的朝中大臣,大部分支持李唐复位。以狄仁杰和张柬之等官员为首。在众大臣中,武则天比较信任的是宰相狄仁杰。当她询问狄仁杰关于立太子的看法时,狄仁杰表示天下人都还思念唐朝,若立太子,非庐陵王不可。而且姑侄关系与母子关系相比,母子更亲。若立庐陵王为太子,她可以配享宗庙。
网络配图
听到这番话后,武则天终于决定召回李显,重新立他为太子。在武则天神龙元年,也就是公元705年,狄仁杰的学生——宰相张柬之,趁武则天病重,联合禁军将领,逼迫武则天让位给李显。于是,李唐江山得以恢复。论功行赏,狄仁杰当属第一功臣,只可惜他英年早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