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放囚犯回家探亲,要求一年后回来问斩,
唐太宗李世民,堪称我国历史上的杰出君王,他知人善用,开创了贞观之治,百姓安居乐业,四海皆臣服。他在教导太子时曾以舟与水为喻,道出治国之要:“君主如舟,百姓如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他时常微服私访,深入基层,体察民情。
某年,即公元628年,李世民与长孙皇后在后宫悠闲地散步。他们观察到身边侍奉的宫女们,年龄不一,引发了对宫女命运的思考。李世民询问:“你们都进宫多久了?”管事的宫女回答:“有的入宫多年,在隋朝就已入宫,如今已年过三十;有的则是初来乍到的新人。”长孙皇后看着这些大龄宫女,心生感慨。
出于对宫女的关怀,长孙皇后请求李世民释放那些达到一定年龄且愿意出宫的宫女。李世民不愿让她们老死于宫中,便安排准备银两,让她们出宫。当时共有三千宫女得以出宫,这一举措不仅减少了宫廷的开支,也为唐朝的单身男子提供了娶妻的机会。这些宫女对唐太宗夫妇的仁慈心存感激,纷纷传颂他们的美名。
公元632年12月的一个日子,唐太宗亲自巡视监狱,复核刑事案件。在审核过程中,一些囚犯表达了在临死前希望能再见家人一面的愿望。唐太宗心生怜悯,打算释放他们回家探亲。监狱长官提出了反对意见:“这些囚犯本性难改,放回社会可能危害一方。”但唐太宗深思熟虑后决定给囚犯们一个机会。他制定了一个规矩:允许囚犯回家探亲,但必须在次年秋季前归返接受处罚。死囚们渴望与家人团聚,欣然接受这一安排。在这一年里唐太宗并未派人监视他们是否离开家乡。一年期满时,奇迹发生了——所有的死囚都如期归来接受处罚。唐太宗深受感动并认识到他们还有重新做人的机会。于是他便赦免了他们的死罪。这一事迹不仅彰显了唐太宗的仁德之治也体现了人性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