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诸葛亮七次北伐为什么不取长安

三国诸葛亮七次北伐为什么不取长安

娱乐八卦 2025-04-27 05:47www.bnfh.cn娱乐八卦

《三国演义》:智谋与战略的千年传奇

《三国演义》作为中国的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其描绘的东汉末年至西晋初年的历史风云令人瞩目。它不仅仅是一部描述战争的小说,更是一部充满智慧的著作。外国人甚至将其当作兵书来研究,清朝的努尔哈赤也曾从中吸取大量的兵法精髓。这部著作中蕴藏着丰富的战略智慧,让人叹为观止。

俗话说得好,“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这是因为《三国演义》更多地讲述的是权谋诡计,对于老年人来说,更应保持恬淡的心态。而《水浒传》则更多地描述了兄弟义气、叛乱和战斗,更适合血气方刚的少年阅读。

对于《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他的智谋与战略更是令人钦佩。我非常喜欢这部作品,并在多次重要会议场合引用其中的桥段来比喻当前形势。真正能读懂诸葛亮的人并不多。

诸葛亮七次挥师北上,却从不取长安,这一做法让世人捉摸不透。毛主席是少数读懂诸葛亮的人之一。毛主席曾就诸葛亮为何七次不取长安作出合理的解释。在逼近延安时,毛主席引用“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的战略思想,与诸葛亮不取长安的做法相呼应。

在诸葛亮看来,长安在当时已经没有太大的战略价值。董卓的肆虐使得长安破败不堪,人口和存粮都不足以为守城提供支撑。长安并非诸葛亮的理想之地。他将目光转向陇右,那里人口众多,资源丰富。诸葛亮的目标是建立根据地,只有在一个资源丰富、人口众多的地方,才能进退自如,消灭曹魏只是时间问题。

《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以其智谋与战略成为人们永远的楷模。他的决策背后有着深远的考虑和丰富的智慧,这也是为什么外国人将其当作兵书来研究的原因。这部著作不仅仅是一部小说,更是一部蕴含丰富战略智慧的经典之作。

Copyright © 2016-2025 www.bnfh.cn 怪异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