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悔恨一生的错误北伐兴汉诸葛亮差一点就_世界未解之谜

诸葛亮悔恨一生的错误北伐兴汉诸葛亮差一点就

未解之谜 2025-05-08 10:41www.bnfh.cn世界未解之谜

诸葛亮的隆中对战略思想无疑是古今中外战略典范中的璀璨明珠。若非遭遇荆州失守与关公的败亡,他的宏图伟业几乎可成现实。时局变迁,战略思想亦需灵活调整。在我看来,诸葛亮的失误并非在于街亭之战或后继无人,而是他在刘备逝世后依然固守北定中原、复兴汉室的理想,而忽略了时势已变迁的现实。他偏离了隆中对的轨道,执着于不可能达成的目标,以至于一意孤行,劳民伤财。

这一点,诸葛亮无法像鲁肃和司马懿那样以平常心对待改朝换代。鲁肃曾对孙权坦言:“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唯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而司马懿在与诸葛亮祁山对阵时也曾劝诫:“如省心改过,宜即早回,各守疆界,以成鼎足之势。”他们的话语中透露出对时局的清醒认识,但诸葛亮却已无法听取。

即使依照隆中对的战略意图,拥有荆、益二州,待天下有变,从荆州出兵宛、洛,从川地出兵祁山,天下可定。荆州已失,且天下并未出现大变,强行北伐,实非其时。正如司马懿所求自保,只要边界安稳,无重大变故,便不应轻起战端。这与孙子兵法所言“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相符。

范蠡亦曾言:“时不至不可强生,事不究不可强成。”这些智慧都说明了诸葛亮北伐的时机并不成熟。诸葛亮还忧虑自己身后无人才可蹈涉中原、抗衡上国,因而急于在他有生之年完成夙愿。

可以想见,诸葛亮承受了巨大的精神压力,独自承担所有问题,生活压力大、忧郁繁忙、孤独无助。如果他能够放宽心态,保重身体,多活些时日,耐心等待时机,或许会有不同的局面。他的聪明才智并非不识天数,只是他的追求过于执着。或许他可以尝试往南开拓疆界,而不是急于北伐,这样或许能以他的聪明才智开创出另一片天地。毕竟,历史没有如果,只有结果,但我们可以假设、思考、从中汲取智慧。

上一篇:鹿的含义是什么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16-2025 www.bnfh.cn 怪异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