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历史中刘备竟是靠虐童收买人心
“刘备摔子收人心——深谋演绎御将之道”,这个流传久远的歇后语在中国人的口中广泛流传。其故事源自历史名著《三国演义》中的一段精彩情节,展现了中国历史长河中最为激荡人心的一幕。背景设定在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秋,曹操在统一北方群雄后挥军南下荆州。刘表病逝,其子刘琮不战而降。刘备面临着巨大的危机,形势逼人,他不得不带领部下和不愿投降的官兵及百姓向江陵转移。
在这场紧张的战争中,曹操得知消息后,担心刘备占领江陵成为他的后患,于是派出五千精兵以极快的速度追赶。两军在长坂坡遭遇,由于备战仓促、实力悬殊,刘备败走。在这生死关头,赵子龙英勇奋战,七进七出曹营,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将刘备的儿子阿斗救出。
当刘备从赵云手中接过阿斗时,他并未表现出喜悦之情,反而将孩子摔在地上,责备赵云为了救这个孩子而可能付出的巨大代价。这一举动深深打动了在场的所有人,尤其是赵云,他被刘备的义举所感动,立誓死效忠刘备。这就是那句歇后语的由来——“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
历史上的这一事件是否真的是为了收买人心呢?有人认为这只是刘备的一种表演手段,旨在展示他对部下的重视和关怀。毕竟赵云在他最困难的时候投奔了他,并且一直忠诚追随。而刘备作为复兴汉室的领袖,深知一位忠诚的大将比什么都重要。他明白自己的言行能够影响和激励在场的所有人,包括武将和士兵。他通过摔孩子这一举动不仅收买了赵云的心,也教育和感化了在场的所有人。这种内部公关御人术展现了刘备的智慧和策略。后人用诗来表达这一情景:“曹操军中飞虎出,赵云怀内小龙眠。为了抚慰忠臣之心,不惜将亲子掷于马前。”这一幕不仅仅是为了收买人心那么简单,更是领导者的智慧和策略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