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文学家顾炎武:酷爱收集各类书籍碑文
顾炎武,这位出生于昆山千墩(现今的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的学者,以其深厚的学识和严谨的学风,赢得了后世的尊敬。他的著作丰富多样,包括《日知录》、《音学五书》等,展现了他的智慧与才华。顾氏家族藏书历经四代,造就出这位明末清初的爱国主义思想家和学者,可以说是天下藏书之家最为圆满的一个结局。
追溯顾炎武家族藏书的历程,可谓历经磨难。顾炎武在《抄书自序》中回忆,自高祖顾济起,顾家的藏书就伴随着家族的命运起伏。倭寇的入侵,使得顾家数千卷藏书与老宅一同化为灰烬。曾祖顾章志重新燃起了收藏图书的火焰。他历任各省要职,为官清正廉洁,却嗜书如命,常以自己的俸禄购买书籍。他的藏书在去世时成为家族的重要遗产,被子女们继承。
顾炎武的嗣祖顾绍芾也是一位爱书如命的人。他得到了父亲顾章志的藏书遗产中的一份,并不断增加自己的藏书。他深受父亲的教导,认为抄书有助于吸取和整理前人的思想学术成果。明清鼎革使得他的数十本《邸报》资料和大部分藏书散失。尽管如此,顾绍芾的抄录之功仍对顾炎武产生了深远影响。
顾炎武本人喜读书藏书,更注重抄录之功。他自述曾广泛阅读各省府州县志及二十一史,对之进行深入的参互校注。他读书抄书的勤奋精神令人钦佩。学生潘耒回忆,顾炎武无一日不读书,无一日不抄书。这种精神也体现在他的著作中,使他成为一位博学多才的学者。
这位耕读世家的学者,不仅在学术上有着卓越的成就,更是一位爱国主义思想家。他的思想和著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家族藏书历程,也展现了他对知识的热爱和追求。正是这份热爱和追求,使得他在学术道路上不断前行,成为后世楷模。他的故事激励着我们去珍惜知识,去追求真理,去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