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宗赵匡义如何对待想要欺骗自己的人
太宗皇帝在治理国家时,其手段表现得颇为复杂而微妙。对于自己的宰辅大臣,太宗通常展现出仁慈的一面,但在对待其他人时,他的态度则显得较为严厉。特别是对于那些归降的诸侯王,如南唐国主李煜和吴越国君钱弘叔,太宗在收拾他们时几乎是不容情的。在对待其他大多数随从归降的臣子时,太宗则能区别对待,其中极少数人被他留在身边,而大多数人则获得优厚的工资,被安排到馆阁去编修史料。
在太宗年间,有两部大类书《太平广记》和《太平御览》的诞生,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这些归降的臣子。虽然他们无法再回到政权的中心,但至少在晚年能够得到一个安定的生活。从这一点来看,太宗的处理方式还不算太过严厉。
太宗的仁慈是有底线的。无论是威胁到自己的统治,还是仅仅影响自己的心情,任何不利因素都可能让他改变态度。比如那位早年便与太宗相识的和尚,他在太宗即位后请求资助修缮天台山的国清寺,并扬言寺庙建成后自己会焚身以报太宗。虽然太宗答应了他的请求,并命令太监卫绍钦去督建寺庙,但在寺庙建成后,和尚却被卫绍钦以残酷的方式处死。据说卫绍钦在寺庙园中堆下柴草,将和尚驱赶到柴草堆上,然后将其置于大火之中。和尚在火中哀号许久才死去。当卫绍钦回到京城复命时,他说“我的事情已经办完了。”太宗只是默默点头,没有发表任何评论。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太宗对于大臣的训斥未必意味着要治他们的罪,只要他们心怀感激就足够了。对于归降的诸侯王和臣子,他也能展现出宽宏大量的一面。但对于那位和尚,他的背信弃义行为却触怒了太宗。虽然太宗支持和尚建庙、弘扬佛法,但对于任何有损他统治的行为,他都会毫不犹豫地加以惩治。这也揭示出太宗外宽内忌的真实面目,这正是帝王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