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给溥仪的乳娘为什么定两个规矩?一个
在中国的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中,等级制度森严,贫贱与富贵之间有着明显的差距。对于富贵之家而言,为了确保新生婴儿拥有充足的营养,他们不惜花费重金聘请乳娘进行喂养。即使是皇族之家,也不例外。
以清朝末代皇帝溥仪为例,他也有自己的专属乳娘。在清朝灭亡后,溥仪在被俘期间写下了一本自传《我的前半生》,详细记录了他的生活,包括他与乳娘的故事。
这位乳娘名叫王焦氏,原本姓焦,因嫁给王姓人家而改称王焦氏。清朝为了防止乳娘与皇帝关系过于亲密而干涉朝政,特意挑选了民间的穷苦百姓,于是目不识丁的农夫王焦氏被选中了。
王焦氏进宫后,被宫规所束缚。她必须给溥仪喂奶,这是她的职责。为了催奶,宫里每天都让她吃一个猪肘子,且不能放盐,以确保母乳更加纯粹和有营养。宫里的第二条规定却显得毫无人性——王焦氏不得回家,也严禁与家人相见。
这对于王焦氏来说无疑是一种残酷的打击,因为她还有一个刚出生不久的女儿,需要母乳喂养。王焦氏一进入皇宫,便与世隔绝,无法出宫为女儿喂奶。她的女儿因无母乳喂养,营养不良而夭折。王府为了掩盖这一消息,迅速封锁了消息,而王焦氏还在用心喂养溥仪,希望通过寄回家的月供改善家人的生活。
直到溥仪九岁时不再需要乳娘,王焦氏才被皇太妃逐出皇宫。在溥仪大婚后能够执政时,才会偶尔将她接进宫住上一段时间。在民国建立后,溥仪被控制并建立了伪满,他将王焦氏接到长春奉养。命运多舛的王焦氏最终在1946年离世,享年59岁。
王焦氏的故事令人深感心酸与无奈。她用自己的乳汁养育了皇室子孙,却无法照顾自己的亲生女儿。封建王朝的规矩使得她的人生充满了悲剧色彩。她的付出与牺牲也让我们对那个时代的乳娘产生了深深的敬意与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