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江西造口壁_奇闻趣事网

书江西造口壁

奇闻趣事 2025-05-11 16:48www.bnfh.cn奇闻趣事

创作背景

南宋建炎三年,金兵入侵,一路追击隆裕太后至江西赣州造口,百姓饱受战乱之苦。四十七年后,辛弃疾途径造口,触景生情,借景抒怀,以词表达其深沉的家国情怀、壮志未酬的悲凉以及对南宋朝廷的不满。地点则位于江西的造口与郁孤台,其中郁孤台因山势独特而得名。

内容解读

辛弃疾的这首词,以郁孤台与清江为背景,展现了一幅深沉的历史画卷。上片以“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起笔,借江水之波澜,隐喻百姓因战乱而受的苦难。其中“行人泪”三字,更是如刀割心弦,让人深感痛心。而向西北眺望长安,则表达了词人对中原沦陷的深深忧虑和收复无望的悲愤。

下片则以“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展现抗金的阻力与决心。词人用江水东流喻指抗敌的意志不可阻挡,暗示朝廷苟安不应。而闻鹧鸪之声,更增添了一种壮志难酬的孤愤氛围。整个词作,情感深沉含蓄,语言风格沉郁苍凉,被誉为“词中瑰宝”。

主题思想

此词的主题思想可概括为家国情怀、批判现实与个体情感交织。词人通过借水怨山的手法,表达了对山河破碎的痛心和对收复中原的渴望。也隐晦表达了对南宋朝廷偏安江南、不思北伐的不满。个人的壮志未酬与对国家的深切忧虑更是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深沉的情感基调。

艺术特色

辛弃疾的这首词在艺术手法上颇具特色。词人巧妙地运用了比兴手法,以江水、青山、鹧鸪等意象托物言志,情感深沉含蓄。结构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上片追忆历史苦难,下片转向现实愁绪,形成时空交织的张力。语言风格沉郁苍凉中蕴含雄健之气,令人读来血泪交织,悲壮淋漓。

后世评价

此词被公认为辛弃疾爱国词的代表作,后世对其评价极高。清代陈廷焯评价其“血泪交织,悲壮淋漓”,现代学者亦对其“以景写情、以小见大”的创作高度给予高度评价。这首词不仅展现了辛弃疾高超的艺术技巧,更展现了他深沉的家国情怀与壮志未酬的悲凉情感。

上一篇:行李箱大小尺寸对比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16-2025 www.bnfh.cn 怪异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