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生于乱世的诗人最终为何要以死殉国
谢枋得:南宋爱国诗人的壮丽人生
在中国南宋的诗坛上,谢枋得是一位举足轻重的诗人。他的诗歌技艺精湛,且担任过多项官职。这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却因为对国家的深深热爱,人生之路充满坎坷。让我们来探究这位诗人身上的故事。
谢枋得自幼随母亲生活,对知识有着强烈的渴求。他读书时,总是过目不忘,而且能深入剖析其中的道理。他性格耿直,一谈到国家大事,总是头头是道,充满激情。
谢枋得生活在乱世之中,民族危机深重,政治氛围昏暗。他在公元1256年参加了进士考试,严厉批评了当朝的丞相和宦官,希望能考进进士甲科。命运并未如他所愿,他毫不犹豫地转身离去。
此后,谢枋得成为礼兵部架阁,负责招兵、筹备军饷和粮食。他对此职务毫不懈怠,不仅亲自处理事务,甚至变卖家产来筹集资金,四处借贷,成功招揽了一万多的兵马。
到了1264年,谢枋得成为建康地区的考官。那时,南宋内乱不断。丞相企图向蒙古投降,并陷害反对投降的将领,导致他们家破人亡。谢枋得对此政治局面深感失望,写下了批评丞相的诗,却因此被人抓住把柄,被贬后驱逐回家。回家后,他仍组织民兵抵抗元军。
1275年,元朝与宋朝的战争爆发。谢枋得推荐的镇抚使人选得到众人认同。尽管他坚定抗击元军,元军还是攻进了宋朝首都,宋朝灭亡。谢枋得隐姓埋名,而他的家人也不愿屈服于元军,全部死于元军之手。
谢枋德威望极高,元朝曾多次派人来劝降,但他坚决拒绝,甚至以绝食表明忠诚。他每天仅吃蔬菜维持生命,后被关押在大都的悯忠寺,绝食五天后为国牺牲,那年他六十四岁。
这位爱国诗人的生命轨迹充满了坚韧与忠诚。他的故事激励了后人,展现了一个爱国者的坚定信念和崇高精神。谢枋得虽然离世已久,但他的诗歌和他的事迹仍然被人们传颂,成为永恒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