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为什么忌惮惇亲王奕誴?原因是什么
在清朝的皇室之中,咸丰帝奕詝、恭亲王奕訢和我们的主角惇亲王奕誴,三兄弟间的竞争与故事一直为后人津津乐道。
众所周知,奕詝是道光皇帝的四子,而奕訢则是六子。在道光帝晚年,这两位兄弟间的皇位之争尤为激烈。尽管奕訢在办事行政上手段高明,但奕詝凭借其仁厚慈顺的形象成功胜出。而我们的主角奕誴,虽为道光帝的第五子,他的故事同样引人入胜。
在咸丰帝奕詝出生之前,全贵妃曾威逼利诱太医,使自己比祥妃提前几天生下儿子。这个男丁便是未来的咸丰帝。奕誴一度差点成为长子,仅比咸丰帝晚出生六天。他从小粗枝大叶,学习不上道,使得道光帝对他并不喜爱。于是,他被过继给了已逝的惇亲王绵恺,成为惇亲王。
虽然奕誴在政治和学习上不如他的六弟奕訢和七弟奕譞,但他却以其独特的个性赢得了百姓的尊敬。他接地气的生活方式使他成为京城里的另类王爷。夏天,他穿着粗葛布的短褂,拿着大蒲扇在什刹海纳凉;冬天,他穿羊皮袄出去吃烤肉,与普通人毫无隔阂。这种生活态度使他赢得了百姓的爱戴。
尽管奕誴看似无心政治,终日游手好闲,但慈禧太后却对他十分忌惮。一次,慈禧生病期间,奕誴得知宫中请了外面唱戏的姑娘来解闷儿,心生不满。一天,他喝了酒,穿着小褂、盘着辫子进了宫,一边走还一边唱着随意的小调儿。慈禧无奈,只能以醉酒为由将他扶出宫。此事之后,慈禧知道了奕誴实为借醉酒之名进行规劝,以后也不敢在宫中听戏了。还有一次,奕誴进献黄花鱼,因太监索要红包而自己端鱼进宫,使得慈禧大怒,将涉及的太监杖责。
这位惇亲王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在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去世,尽管慈禧太后对他有所忌惮,但仍赐给他一个“勤”的谥号,史称惇勤亲王。他在京城里的另类王爷形象深入人心,百姓们对他的尊敬历久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