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皇帝朱厚熜曾杖责群臣严刑拷打致死者达17人_奇闻趣事网

明皇帝朱厚熜曾杖责群臣严刑拷打致死者达17人

奇闻趣事 2025-05-09 02:53www.bnfh.cn奇闻趣事

朱厚熜与群臣的冲突

在明、清时期的京城,天安门至午门之间是一个充满历史的地方,这里曾是“廷杖”“献俘”的举行之地。所谓的“廷杖”,是对朝中大臣实行的一种惩罚,表面上看似皇帝倡导文武百官乃至平民百姓上书“进谏”,实则因为封建独裁者的特性,真正敢于直言批评皇帝的并不多。

据《明史》记载,明朝皇帝武宗时期,当皇帝欲巡游江南时,有大臣敢于谏阻,却因触怒皇帝而遭到严重的惩罚。这些大臣在午门前被罚跪,稍有不慎就会遭受廷杖的责罚,甚至有生命之危。

明嘉靖三年(1524年),朱厚熜因欲成为正统皇帝,引发了一场轩然大波。他坚持要去掉母亲尊号中的“本生”二字,这引起了百官们的强烈反对。众官纷纷上书阻止,甚至在大左顺门前哭谏。朱厚熜对此大怒,多次下令将劝阻的大臣们关入牢房。这场冲突中,200多名重臣遭受廷杖的责罚,其中严刑致死者达17人。那些幸存下来的人,也受到了各种处分。

在民间传说和小说戏曲中,“推出午门斩首”的说法广为流传。但实际上,紫禁城之内并不斩人,午门之外也并非刑场。但在明代,皇帝发怒之下,大臣常受廷杖之罚。那些试图劝谏开明纳言的封建皇帝并不多见,这也成为其皇权“短命”的原因之一。

后来,“献俘”成为了一种传统。凯旋的军队为显示战果,会在午门前举行“献俘礼”。这表示抓住的俘虏被押解到北京,向皇帝报功。次日,皇帝会在午门楼上接受俘虏,若决定恩赦不诛,则会宣旨释俘。乾隆皇帝曾作诗描述当时的情景,表达他的惬意心情和对皇朝永固的期望。

天安门作为皇城的正门,是北京诸多城门中最为壮丽的一座。出入这里有着极其严格的规制。一旦有人错走,便会触犯“皇权至尊”,可能招来杀身之祸。在这个充满历史与规制的地方,明、清两朝的许多重大事件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上一篇:win10默认网关不可用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16-2025 www.bnfh.cn 怪异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