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中动脉闭塞开通术
核心治疗方法
一、血管内介入治疗
针对大脑中动脉闭塞,我们采用一系列先进的血管内介入治疗策略。这些策略包括:
1. 机械取栓术:通过股动脉穿刺引入导管,利用先进的支架取栓器或吸栓装置,直接移除造成堵塞的血栓。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发病24小时内(部分情况下可延长)的急性闭塞病例,尤其是那些对溶栓治疗有禁忌或无效的患者。
2. 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术:在血管造影的精准引导下,我们置入支架以扩张狭窄或闭塞的血管,从而恢复正常的血流。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或其他介入治疗后出现的残余狭窄。
3. 动脉内溶栓:通过微导管将溶栓药物直接注入闭塞部位,精准地溶解血栓。这一操作需在发病6小时内进行,以确保最佳效果。
二、静脉溶栓治疗
对于非致命性中风患者,我们采用静脉溶栓治疗。在发病4.5小时内,通过静脉注射溶栓药物,如阿替普酶或尿激酶,以溶解血栓,恢复血流。
三、开放手术
对于某些复杂或复发性狭窄的病例,我们采用开放手术中的血管旁路移植术。通过利用患者自身的静脉,建立旁路血管,以绕过闭塞段,恢复血流。
辅助药物治疗
除了上述的介入治疗方法,药物治疗也是整个治疗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常用的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用于预防血栓形成;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用于稳定血管斑块,减少炎症反应;以及适用于心源性栓塞风险的抗凝剂,如华法林。
适应症与时间窗
我们的治疗方案严格遵循适应症与时间窗的原则。例如,静脉溶栓适用于急性期且无禁忌症的患者,最佳时间窗为发病4.5小时内;动脉内溶栓则适用于需要局部精准溶栓的情况,时间窗为发病6小时内;机械取栓则主要针对大血管闭塞、溶栓无效或禁忌的情况,最佳时间窗可延长至24小时;支架置入则适用于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或术后残余狭窄的情况,适用于非急性期。
术后管理及注意事项
术后管理同样重要。我们会进行影像学评估,明确闭塞部位及形态,并在术后定期复查。我们也会结合物理治疗和认知训练进行康复治疗,并建议患者调整生活方式,如低盐低脂饮食、适度运动、限酒等,以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水平。
风险与局限性
虽然我们的治疗方法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仍然存在风险和局限性。例如,介入治疗可能导致血管损伤或再闭塞。溶栓治疗则存在出血风险。我们会严格掌握适应症,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多学科评估后制定治疗方案。通过综合介入技术、药物支持和个体化管理,我们致力于改善脑血流灌注,降低致残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