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因何修长城,原来始于一句谶语
在贾谊的《过秦论》中,有一句话流传千古:“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这描绘的是秦始皇派遣蒙恬修筑长城、抵御匈奴的壮丽画卷。那么,为何秦始皇要修筑万里长城呢?这一伟大工程的背后,源自一个谶语。
俗话说得好,“做了皇帝想登仙”。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同样渴望长生不老。这时,一些方士纷纷前来干谒,希望能借此机会飞黄腾达。卢生,这位曾经的儒生,也加入了这场寻找长生不老的征途。他告诉秦始皇,东海之中有一座神秘的蓬莱山,山上住着仙人,掌握着长生不老的秘密。秦始皇听后大喜,立刻派卢生出海寻药。
几个月后,卢生归来,却并未带回长生之药。他带来的是一本谶纬之书,仿佛是从仙界抄录的推背图。秦始皇翻阅这本书时,发现其中有一句“亡秦者胡也”,让他心生警惕。《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始皇巡北边,从上郡入……燕人卢生使入海还,以鬼神事,因奏录图书,曰‘亡秦者胡也’。”在春秋战国之时,“胡”是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他们多次入侵中原。秦始皇误以为此书中预言的胡人是外来的威胁,于是决定趁国家强盛时先消灭他们。他派蒙恬率兵攻打北方的胡人,夺取了黄河以南的土地。公元前214年,蒙恬渡过黄河攻击匈奴,夺取高阙、阳山、北假一带地方,并筑起堡垒。秦始皇将之前燕赵秦修筑的城墙连接起来并增高,形成了一道从临洮到辽东的万里长城。
令秦始皇始料未及的是,大秦的灭亡并非来自北方的胡人,而是他的儿子胡亥。这一切的曲折变迁,秦始皇已无法亲眼见证。如今,当我们站在长城之巅,回望那悠久的历史长河,不禁感叹人类的智慧与勇气。万里长城不仅是一道防线,更是中华民族坚韧不屈精神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