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评选出了十大元帅、十大大将,分别都是哪
在1955年我军盛大的授衔仪式上,数千名将军的荣耀时刻被世人所铭记。但很少有人知道,九年前,也就是1946年,我军也曾有过一次军衔制。那时的陈毅上将军衔闪耀,粟裕则是少将的荣光。
这一切发生在抗战胜利后,倡导和平建国之时。面对国内大势的压力,蒋介石虽然希望,但也不得不接受多党合作。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共双方的级别对等变得尤为重要。早在抗战初期,八路军的一些高级将领就曾接受过国民的授衔,如朱德、彭德怀等人。这些军衔在八路军中并未真正发挥作用,因为始终坚守官兵平等的原则。
朱德总司令曾以一副对联生动表达了红军的精神:“白军中,将校尉薪饷各有不同;红军里,官兵夫待遇完全平等。”这一理念深入,使得军衔制在八路军中并不受重视。甚至有一次,一位少将旅长自豪地递上名片给主席时,却因无法回答部队的实际问题而被主席戏称为“什么少将芝麻酱”。
1946年的那次授衔也是有其历史背景的。中央在2月24日发布了指示,要求军事干部取得正式官衔,以便在国防部占据一定地位。同年3月7日,新四军发布了官兵阶级说明与规定,明确了各级干部的军衔。陈毅、饶漱石等新四军领导被授予上将军衔,张云逸、罗炳辉等则是中将,粟裕等七位师长则是少将。
其中,粟裕在抗战中的表现尤为出色,被誉为建立了最大战功。他的谦逊性格使他可能会拒绝接受中将军衔,正如他后来力辞元帅一样。由于蒋介石的独裁嘴脸和内战爆发,我军的这次授衔最终停止了。
回首那段历史,我们不禁感叹军衔制在我军中经历的曲折历程。从八路军时期的官兵平等,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大规模授衔,再到1946年的短暂尝试,军衔制的变化见证了我国历史的变迁和我军的发展壮大。那些为革命英勇斗争的将领们,他们的功勋将永载史册,激励后人不断前行。
天下奇闻趣事
- 1955年评选出了十大元帅、十大大将,分别都是哪
- 刘备有四个儿子为什么偏偏会选择刘禅做皇帝
- 他是暴君也是历史上唯一一位不杀功臣的暴君
- 自古皇帝都短命如此操劳的康熙居然能活到69岁?
- EXO KAI SOLO专辑进入海外118个国家及地区音源榜单
- 内衣尺码34是几罩杯
- 孝淑睿皇后的儿子是谁?她儿子当上了皇帝吗
- 白发王妃什么时候上映
- 电影《狙击之王》杀青 程涛出演反派打手引期待
- 曹操小时候是个混子最早赏识他的是什么人?
- 军训感悟300字
- 香蕉雪糕的做法
- 食烟食骆驼歌词什么意思
- 黄子韬出发巴黎时装周 机场Look少年感十足
- 尹子奇是什么被南霁云射瞎眼睛的他最后的结局
- 历史趣闻:曾国藩如何做到每日三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