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如厕竟需4个人伺候马桶还有专人看护
晚清时期的慈禧太后,以其奢华的生活方式闻名遐迩。曾在宫中效力的老太监回忆道,慈禧洗一次澡,竟要用掉百条毛巾;每顿正餐,都有满桌的珍馐美味,竟达百道之多。尽管佳肴众多,慈禧却只挑选面前的两三个菜品尝,其余的一概未动,餐后便将其全部撤去。
即便是如厕这样的小事,慈禧也要展现出其独特的尊贵地位。她的马桶非同寻常,乃是由名贵的木材精心雕刻而成,形状犹如一只巨大的壁虎。壁虎的背部掏空,用于承接秽物,而嘴巴则张开,内放厕纸以备使用。
这个特别的马桶,始终由一个太监专门照料。在慈禧需要使用之时,太监便将其送到寝宫门口。值得注意的是,送马桶时有两个独特的细节:其一,马桶需以黄布包裹,此布不仅质地高贵,且绣有象征慈禧“太上皇”地位的金色龙纹;其二,太监需头顶马桶,弯腰送至寝宫前。即便只是马桶,也因是慈禧所用,太监必须表现出极其恭敬的态度。
如厕的过程亦不轻松。在马桶送进厕所后,还需有一个宫女铺上名贵的毯子,然后才能将马桶置于其上。另有宫女将精细加工的厕纸放入壁虎的嘴巴中,以备慈禧使用。这些厕纸经过细雾喷洒和铜熨斗熨烫的工序,既要保持柔软又不能过湿过干。整个程序结束后,慈禧才会缓缓走进厕所开始如厕。
解决完后,马桶由宫女送回,太监再次用黄布包好并头顶回去。回去后,太监需仔细刷桶,擦干后撒上松香木末,再包好以备下次使用。值得一提的是,慈禧的马桶被称为“官房”,而她的厕所则称为“净房”。
在特殊时期如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西逃之时,她也不得不放弃这些讲究。据当时的宫女回忆,在野外逃亡时,慈禧只能在野外就地解决如厕问题,甚至无法使用专门的厕纸,只能用野麻叶子擦拭。这种巨大的反差凸显了慈禧日常生活的奢华与特定情况下的艰辛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