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皇帝生平简介康熙皇帝是怎样驱逐沙俄的
自明末以来,沙俄远征军多次入侵黑龙江流域,他们烧杀,四处肆虐。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清朝勒令沙俄侵略军从雅克萨等地撤离,然而这些侵略军不仅置之不理,反而更加嚣张地在爱珲进行劫掠。清将萨布素英勇反击,烧毁了侵略军在黑龙江下游建立的据点,使雅克萨成为孤城,但沙俄军队仍负隅顽抗。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为了彻底消除沙俄的侵略行径,康熙皇帝命令都统彭春前往爱珲。他领导下的军队在短时间内攻克了雅克萨城,然后迅速回师,留下部分兵力驻守爱珲,同时在爱珲和墨尔根(今黑龙江嫩江)屯田,以加强黑龙江一带的防务。
沙俄并未就此罢手。仅仅在康熙二十四年的秋天,他们又重新占领雅克萨城。这一背信弃义的行为让清极为愤慨。次年年初,康熙皇帝接到消息后立刻下令反击。
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七月二十四日,清军两千余人抵达雅克萨城下,包围了这座城市,勒令沙俄侵略军投降。托尔布津却置之不理。八月,清军开始攻城,托尔布津在战斗中不幸中弹身亡。随后,改由杯敦代行指挥的俄军仍继续负隅顽抗。
为了彻底围困雅克萨的俄军,清军在南、北、东三面掘壕围困,同时在城西河上派战舰巡逻,切断守敌的外援。这场围困造成了大量俄军战死和病死,最终只剩下66人。雅克萨城已处于危急之中,俄国摄政王索菲亚急忙向清朝请求撤围,并遣使议定边界。清朝同意了他们的请求,准许侵略军残部撤往尼布楚。
雅克萨之战结束后,中俄两国于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七月二十四日缔结了《中俄尼布楚约》。条约规定以外兴安岭至海格尔必齐河和额尔古纳河为中俄两国东段边界。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和乌苏里江以东地区均为清朝领土。这段历史不仅见证了清朝的坚韧与决心,也展现了中华民族对于领土完整的坚定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