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名臣陈廷敬斗智斗勇终斗垮一代权臣明珠
陈廷敬,生于风华正茂的1639年。在年仅20岁时,他便一举成名,连中举人、进士,步入翰墨飘香、人才济济的翰林院。那时的背景是1661年,康熙皇帝年仅八岁,稚嫩的天子刚刚登基。陈廷敬有幸被选为康熙的经筵讲官,有机会为天子讲授经书,传递知识。康熙皇帝深深喜爱陈廷敬的见识与才学,赞赏他低调而又奉公的工作态度。此后,陈廷敬一路高升,一生为官达53年之久,升迁次数高达28次,被康熙赞誉为“全人”。
当陈廷敬官至礼部尚书时,有人企图通过行贿跑官买官。某日,一位布政使带着千两白银企图为陈廷敬祝寿并献上厚礼。这位布政使等待了数日也未能得到机会。在一个深夜,他抓住机会进入陈廷敬的家,长跪于地请求接受礼物。陈廷敬对此大怒,严厉呵斥并命令他离开。不久后,这位布政使被罢免,这一事件有效地遏制了攀附权贵的风气。
陈廷敬曾两次前往外省巡视,与问题官员斗智斗勇。第一次前往山东时,尽管山东巡抚富伦奏报全省丰收并声称百姓自愿捐粮,但陈廷敬心生疑虑。他深入调查后发现了真相:富伦瞒报了灾荒情况并扣押不愿配合做假的地方官员。富伦最终不得不向朝廷请罪。第二次巡视云南时,陈廷敬注意到云南巡抚王继文在平定吴三桂叛乱后瞒报了大量饷银。经过调查,陈廷敬揭露了真相并成功使王继文被罢官。陈廷敬也对朝中重臣明珠集团保持高度关注。
利用为康熙讲书的机会,陈廷敬指出明珠揽权过重,许多官员的贪腐与明珠的包庇有关。他列出了从明珠手中买官的人名,并提出将他们一并罢免以减轻查办明珠可能遇到的阻力。康熙皇帝同意了他的策略,将明珠的心腹、戚友、党羽全部清除,权势滔天的明珠应声倒下。这一事件显示了陈廷敬的智慧和勇气,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更是一位有着高尚道德情操的君子。他的事迹激励了后人,成为历史上的一段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