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战发展过程
一、初始交锋(2018年)
回溯至2018年春季,全球经济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贸易风波。就在这一年的三月末,美国总统特朗普挥笔签署总统备忘录,决定对中国出口至美国的产品征收关税,商品规模高达600亿美元。仅仅一天之后,中国商务部迅速反应,发布了中止减让清单,拟对美国的钢铁和铝产品加征关税,标志着首轮对抗正式开启。
四月,美国公布了针对中国的500亿美元高端制造商品征税清单。中国不甘示弱,随即宣布对等反制措施,涉及美国的大豆和汽车等核心商品。贸易冲突的硝烟味日渐浓厚。
二、全面升级(2018年下半年的风云变幻)
到了七月,贸易战进一步升级。美国正式对价值340亿美元的华商品加征关税,而中国则采取了同步对等反制措施,涉及农产品和汽车等商品。接下来的几个月里,美国不断加码,对更多中国商品加税,而中国则因进口总量限制,反制力度逐渐减弱。在G20峰会上,中美达成“休战协议”,双方暂时搁置了加征新关税的行动,为谈判赢得了时间。
三、博弈激烈(2019年的波折)
到了次年,中美贸易战的博弈愈发激烈。美国单方面将原有对中国商品的关税上调至更高比例,而中国则依然受制于进口总量限制进行反制。在年底双方宣布达成第一阶段经贸协议。虽然协议达成,但双方之间的摩擦并未完全平息。
四、协议签署与后续影响(2020年的新局面)
到了2020年初,中美正式签署了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尽管美国维持了部分关税,但暂停了新的关税措施的实施。据彼得森研究所的数据统计,中国的反制措施使美国对华出口商品平均关税达到近百分之二十的水平。而这场贸易战也展现出了一些关键特征:不对称性、以打促和以及巨大的经济代价。尽管贸易战对中国GDP的影响被控制在了一定范围内,但对全球供应链的冲击却不容忽视。中美贸易战成为了一场既关乎经济利益又关乎国家战略地位的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