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是怎么击败孙传庭的?李自成凭啥获胜的
孙传庭受命赴陕西履职,他一到任便扣押了原抚剿总兵贺人龙,将其绳之以法。面对日益壮大的起义军,孙传庭昼夜不息地整顿军务,严阵以待。崇祯十五年(1642年),李自成第三次围攻开封,崇祯帝急令孙传庭出关救援。虽然孙传庭顾虑新兵难以应对,但君命难违,他只得率军驰援。恰逢大雨倾盆,黄河水猛涨,李自成趁机破开封之围。孙传庭出兵之时,李自成已南下撤离,于是孙传庭挥军追击至南阳。李自成与罗汝才合兵一处,与孙传庭的陕西军交战,最终在郏县重创明军。孙传庭率残部逃入巩县,经孟塬退回陕西。
败回陕西的孙传庭,决心死守潼关,保卫京城上游要害之地。面对郏县之战后的惨淡军情,孙传庭采取了不宜速战的战略,着手开垦屯田、修缮兵器、储备粮食。为应对李自成强大的骑兵,他特制了三万辆载有火炮的“火车”,这种装备既能抵御骑兵冲击,又能环阵拱卫,大大增强了明军的火力和防护能力。
崇祯十六年(1643年),孙传庭被任命为兵部尚书,并统辖河南、四川、山西、湖广、贵州及江南、江北七省军务。面对兵强马壮、久经沙场的李自成,孙传庭心知凶多吉少。他顿足叹息:“我固然知道此战可能无法返回,但我决不能再次面对狱吏的羞辱!”表示了他宁死疆场的决心。
八月十日,孙传庭率领军队出潼关,初时在汝州、灵宝、唐县(今河南泌阳)、郏县等地连克起义军。但在襄城一战中遭遇惨败,他退回陕西。起义军夺取了孙传庭的帅旗,士气大振,一鼓作气攻破潼关。孙传庭与监军副使乔迁高奋勇抵抗,最终战死沙场。
孙传庭的尸体始终未找到,崇祯帝对其下落产生怀疑,未曾追封加谥。孙传庭之死,对李自成的起义军而言是重大胜利,而对明廷来说则是巨大损失,再无可与李自成相抗衡的悍将劲旅。这位英勇的将领,他的事迹将永载史册,激励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