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治理雾霾
攻坚治理:蓝天保卫战背后的多维努力
一、重点领域治理
在扬尘污染防控方面,河北省正经历一场精准控尘的攻坚战。从建筑施工、道路交通到城乡接合部,每一个细节都被纳入控尘范围。特别是在大风天气时段,扬尘管理更是重中之重,网格化监管和督导帮扶机制应运而生。邢台市通过全域全时控尘、工业企业污染管控等措施,有效推动了空气质量的显著改善。
二、产业结构调整与能源转型
面对工业与移动源的污染问题,河北省正积极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和能源转型。一方面,通过淘汰落后产能,优化偏煤的能源结构,推动短流程电炉炼钢技术的广泛应用,以降低碳排放。另一方面,积极推进新能源的推广,如布局氢能产业,张家口市已经投运氢燃料电池公交车,目标建设“氢能示范城”。
三、区域协同与生态修复工程
京津冀地区的联防联控是河北省空气质量改善的重要一环。三地打破行政界限,实施污染联防联控联治策略,中央财政的大力支持为区域大气治理提供了有力保障。通过协同治理,京津冀雾霾天数显著减少,空气质量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转折。河北省在生态修复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效,如白洋淀水质的提升和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的推进。
四、显著的改善成效与典型案例
河北省在空气质量改善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以承德市为例,2024年PM2.5平均浓度降至23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比例高达87.6%,连续三年空气质量改善率全省第一。与2013年相比,河北省2019年优良天数增加了77天,预示着2025年重点城市将逐步退出全国空气质量后十名。
五、强化政策与监管
在治理过程中,河北省也加强了政策与监管的力度。中央环保督察组严查各类环境问题,2023年处罚环境违法案件1200余起。通过碳市场机制,新增50家企业纳入全国碳交易市场,鼓励企业通过碳配额交易实现减排收益。
河北省的这场空气质量改善攻坚战,正逐步实现从“攻坚战”向“常态化守护”的转变。通过多维度的治理和区域协作,蓝天白云已成为河北省的常态,这也是对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追求的最好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