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皇帝为了除和珅都做了哪些准备
嘉庆元年,乾隆皇帝禅位于皇十五子嘉亲王颙琰,自己荣升太上皇。权力的交接并未彻底改变朝堂的格局。乾隆并未真正放手,对军国大事仍保有最后的决策权,和珅因此得以继续专权。
和珅对皇位的更迭有着自己的担忧,他害怕未来的皇帝嘉庆会清算旧账。为此,他采取了一系列策略以稳固自身地位。他极力限制嘉庆帝任用亲近之人,对任何可能对和珅构成威胁的势力都施以打压。
当嘉庆帝的老师朱珪受到召回的传闻时,和珅感到了威胁。他利用乾隆太上皇的影响力,对朱珪进行指责,甚至诬陷嘉庆帝试图收买人心。幸运的是,乾隆在此事上选择了听从军机大臣董诰的劝谏,未对嘉庆帝和朱珪采取进一步的行动。和珅并未放弃对朱珪的打压,他找到借口将朱珪降职调往安徽巡抚。
和珅还采取了监视嘉庆帝言行的手段。他派自己的老师吴省兰接近嘉庆帝,名义上是帮助整理诗稿,实则监视其行为。
嘉庆皇帝并非易于对付的君主。他深知在太上皇乾隆还在世的情况下,动不了和珅。他选择了韬光养晦的策略,事事顺从太上皇,不发表自己的见解,对政事不做任何更改。他容忍和珅继续专权,只是密切注意和珅的一举一动,却丝毫不表露自己的态度。当有人向他进言和珅的过失时,他反而批评进言者,表示依赖和珅治理国家。甚至在有事情需要向乾隆汇报时,嘉庆也故意托和珅代为奏报,显示了对和珅的充分信任。经过一段时间的相互试探,嘉庆终于将和珅麻痹。
嘉庆二年,领班军机大臣阿桂病故,和珅顺势成为领班军机大臣。他的权力达到了顶峰。由于看不惯和珅的专权行为,一些大臣选择告退或离开朝廷。和珅在军机处独揽大权,可以随心所欲地行事。加之乾隆太上皇日益老迈,记忆力减退,和珅更是无所顾忌地出纳帝命,口衔天宪,颐指气使。他的权势之大,令人侧目,无人敢言其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