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写杨贵妃的三首诗
李白的《清平调词三首》堪称唐代乐府诗的翘楚,专为描绘杨贵妃的绝世容颜而谱写。这三首诗作于唐玄宗与杨贵妃共赏牡丹的盛世场景,李白奉旨即兴创作,以牡丹喻人,巧妙地将杨贵妃的容颜与帝王的宠爱交织在一起,成为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佳作。
一、《清平调·其一》
诗中的“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以云霞想象贵妃的衣裳,以牡丹比喻她的容颜。通过描绘仙境般的意象,如群玉山、瑶台,展现了杨贵妃超凡脱俗的美貌。春风与露华则隐喻了君王的恩宠,彰显了杨贵妃在宫中的受宠地位。
二、《清平调·其二》
此诗中的“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运用了巫山神女的典故和汉代赵飞燕的史实。通过对比,突出了杨贵妃天然的美色,无需雕饰便胜过神女与飞燕。这一首诗从时间的维度展现了杨贵妃的专宠,暗示她的美色令帝王为之沉醉。
三、《清平调·其三》
诗中名句“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将牡丹、杨贵妃与唐玄宗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描绘实景,如沉香亭北倚阑干,展现了三者共赏的和谐画面。而“春风无限恨”则反衬了帝王因美人与名花消解烦忧的情景,进一步凸显了杨贵妃的魅力。
这组诗不仅在结构上精巧绝伦,三首诗分别从空间、时间、综合视角层层递进,形成完整的叙事链,被《唐诗选胜直解》赞为“章法最妙,使人再续不得”。在用典方面,李白信手拈来神话、历史典故,既展现了贵妃之美,又暗含对盛唐气象的颂扬。尽管有观点认为诗中未明确提及杨贵妃,可能含有讽喻之意,但多数解读仍以其为赞颂之词。
此组诗以其华丽的辞藻、奇特的想象和深沉的情感,成为李白奉诏诗中的巅峰之作。它不仅仅展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盛世爱情,更将杨贵妃的“羞花”之貌定格为文学中的经典意象,令人心驰神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