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门太守行 李贺
历史记录 2025-05-07 07:00www.bnfh.cn历史故事
一、作品概述
此诗为中唐诗人李贺沿用乐府旧题所创作的边塞诗,创作背景与平定藩镇叛乱紧密相连。此诗大约成于唐宪宗元和年间(807年或814年),以浓墨重彩描绘战场悲壮场景,生动展现将士誓死报国的决心。
二、诗歌内容与解读
全诗共八句,分为四联。每一联都有其独特的意象和内涵。
首联以“黑云压城”象征敌军压境的压迫感,与守军铠甲反光的威武姿态形成鲜明对比,突出战争一触即发的紧张氛围。
颔联则从听觉与视觉双重角度渲染战场惨烈,“角声满天”与“塞上燕脂凝夜紫”共同构建了一幅悲壮的画面。
颈联中,“半卷红旗”暗示援军隐蔽行军,“易水”借用荆轲典故,强化决死之意。环境描写如“霜重鼓寒”则烘托出作战条件的艰苦。
尾联运用“黄金台”典故,表达将士以死报国的忠勇之情。整首诗通过强烈的色彩对比和密集的意象,营造出悲壮的氛围。
三、艺术特色及争议
此诗的艺术特色在于色彩对比强烈,如黑、金、紫、红等浓艳色调的交织,形成极具冲击力的战争画面。意象的凝练和悲壮氛围的营造也是此诗的重要特色。虽然此诗在“言外之意”上存在一些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李贺通过此诗传达出深厚的爱国情感和生死决绝的悲怆感。
附:全诗原文及解读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敌军人多势众,而我方守军严阵以待,准备迎战。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战场上号角声声,秋色凝重,血迹与泥土交融,构成一幅悲壮的画面。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援军隐蔽行军,环境艰苦,鼓声凄凉。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表达将士决心以死报国,忠诚无比。全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强烈的色彩对比,展现出战争的残酷和悲壮,以及将士们的英勇无畏。
上一篇:高粱饴吃多了的危害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