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退出世卫组织
一、时间轴与背景回顾
在2025年1月20日那个历史性的日子,特朗普开启了他第二个总统任期的首日。他挥笔签署行政令,犹如一笔挥去,美国正式退出世界卫生组织(WHO)。这不仅仅是简单的退出,而是继2020年首次宣布退出、2021年拜登短暂回归后的又一次政策翻转。这样的决定,无疑是给全球公共卫生治理投下了一颗震荡弹。在这背后,隐藏着特朗普与国际组织之间复杂的历史纠葛。特朗普曾多次以“美国优先”为旗号,退出了一系列国际组织,从《巴黎协定》到伊朗核协议,无不体现出其单边主义的风格。此次退出世卫组织,再次凸显了减少国际义务和财政负担的决策思路。
二、退出的核心动因
美国长期承担世卫组织约18%的会费,每年约为1.15亿美元,除此之外,还通过自愿捐款资助特定项目,额外贡献2亿至4亿美元。特朗普却认为美国的出资比例过高,且未获得相应的回报。在他看来,其他国家似乎正在“搭便车”,分享美国的贡献。特朗普曾指责世卫组织在处理疫情时“偏袒中国”,这也成为其退出的一个重要理由。从更深层次的角度看,特朗普的商人背景使他更加注重短期利益。他认为国际组织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美国的主权,因此退出国际组织可以减少约束,增强政策自主性。尽管美国医学会等专业机构反对退出,认为这将削弱全球公共卫生合作能力,但这一立场并未被采纳。
三、全球公共卫生受冲击
美国的退出,直接导致了世卫组织的经费大幅缩减。那些关于结核病、艾滋病、疟疾的防治计划瞬间面临资金短缺的威胁。过去二十年里,全球因此可能丧失7900万条生命。非洲、东南亚和西太平洋地区的结核病防治项目受到的影响尤为严重。预计新增的病例和死亡人数将显著上升。全球抗疫协作也因此受到削弱。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对此发出警告,称美国的退出可能阻碍全球卫生事件的响应,甚至导致新增艾滋病感染人数达到惊人的1000万例。国际援助的减少还可能加剧发展中国家的医疗资源不足问题,破坏全球卫生安全网络。
四、国际社会与专业机构的反应
美国退出世卫组织的决定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批评。中国外交部指出这一决定对国际抗疫合作产生了消极影响,并呼吁各国共同维护多边机制。美国医学会等六大医学组织联合发表声明,强调世卫组织在全球卫生危机中的不可替代性,并警告退出将威胁全球公共卫生安全。部分舆论甚至讨论“中国是否应退出世卫组织”,但多数分析认为,通过改革现有机制来维护全球卫生治理体系比退出更为明智。美国的这一决定无疑加剧了全球卫生治理的碎片化趋势,同时也削弱了传染病防控的全球能力。国际社会必须采取多边协作的方式,共同填补资金缺口,并推动世卫组织的改革以增强其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