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德育工作计划
一、背景与展望
以党的教育方针和充满希望的“教育强国”建设理念为航标,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致力于围绕“立德树人”的核心任务,深化教育改革。我们坚信,教育的根本在于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和核心价值观的学生。为此,我们提出构建“课程+实践”双轨并行的德育体系,以塑造学生的正确价值观。
二、核心目标
1. 师德建设新高度
我们将深化政治理论学习,通过主题党日活动和教育家精神宣讲,激发教师们的思想觉悟。我们还将完善“双培养”机制,推动骨干教师与党员身份的双向转化,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2. 课程育人新突破
我们将深入挖掘学科中的德育元素,特别是在语文、历史等课程中融入红色文化和传统文化教育。我们还将开发特色衔接课程,如一年级新生的适应教育和毕业班的成长规划,确保教育的连贯性和针对性。
3. 学生习惯培养新篇章
我们将推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分层落实方案,重点整治校园内的各种不文明现象。结合红领巾争章体系,我们设计了“十个好习惯”养成活动,以激励机制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4. 心理健康教育新视角
建立全员心理导师制度,通过班会课和个案辅导特别关注特殊群体学生。我们将开展生命教育主题活动,提升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实施路径与策略
1. 德育课程体系构建
晨会课程:结合时事热点开展“每月一主题”教育,如廉洁文化和黄河精神等;班会课程:系统规划诚信教育、劳动教育等12个专题模块;实践课程:组织红色研学、社区志愿服务等体验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和成长。
2. 协同育人网络拓展
我们将完善家委会沟通机制,每学期举办家庭教育讲座,联合社区开发社会实践基地,形成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育人格局。
3. 评价与反馈机制优化
推行“德美成长档案”,记录学生的行为习惯、公益活动等成长轨迹;建立教师德育工作量化考核制度,与评优评先挂钩,确保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和可持续性。
四、保障措施与实施基础
1. 队伍建设:组织师德师风专题培训,开展师德演讲比赛,成立德育名师工作室,推广优秀班主任工作经验。
2. 资源整合:建设数字化德育资源库,共享优质教案和活动案例;设立专项经费支持德育课题研究与实践创新。我们的计划以学生为中心,注重系统设计与多元实施路径的结合,旨在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我们坚信,通过我们的努力,一定能够培养出德才兼备的新时代青少年,为国家的未来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