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万历三大征是中兴之举还是没落之始?
历史记录 2025-04-05 05:05www.bnfh.cn历史故事
明神宗朱翊钧,作为明朝的第十三位皇帝,其统治时期呈现出鲜明的阶段特点。在位初期,借助张居正推进的改革,国家收入大增,商品经济空前繁荣。这一时期,科学巨匠崭露头角,社会风尚洋溢着活泼开放的新鲜气息。国防稳固,国内安宁,被《明史》赞誉为“中外乂安,海内殷阜”,后世称之为“万历中兴”。
万历皇帝后期的懒政现象成为史上佳话。虽长期不上朝,却完成了著名的“万历三大征”,即朝鲜之役、播州之役和宁夏之役。这三次征战不仅保卫了藩属国,还巩固了中原政权的疆土,为其懒政的指责略作辩护。
在万历皇帝不上朝的这段时间,东林党争悄然萌芽,东北女真势力崛起,使得明朝逐渐失去对东北的控制。明神宗作为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其年号“万历”寓意所历经之事至久至极。清人撰写的《明史·神宗本纪》中指出,“明之亡,实亡于神宗”。
朝鲜之役源于日本的丰臣秀吉在1592年的侵略行动。作为朝鲜的宗主国,明朝应朝鲜请求派军救援,成功阻止了日本的殖民同化朝鲜的行动,保留了朝鲜民族文化的火种。播州之役则是明朝镇压杨应龙叛乱的一场战争。杨应龙原为四川播州世袭土司,于万历十七年开始公开作乱。明军最终剿灭了杨应龙,逼其自缢而死。宁夏之役即镇压哱拜之乱,哱拜虽最终在家中自焚而死,但此役也显示了明朝在西北的不稳定。
“万历三大征”虽然取得了胜利,但国力耗损巨大。明神宗的统治时期,虽然有其辉煌的开头和成功的征战,但在其后期对内懈怠,国家发展缺乏活力,致使社会矛盾日益加深。“明之亡,实亡于神宗”的论断有其道理。明神宗确实需要为此肩负一定的历史责任。他的故事让我们深刻理解了权力、责任与国家兴衰之间的复杂关系。
上一篇:杨贵妃究竟是怎么死的?杨贵妃死亡之谜大
下一篇:没有了
历史人物
- 明朝万历三大征是中兴之举还是没落之始?
- 杨贵妃究竟是怎么死的?杨贵妃死亡之谜大
- 吴三桂之子吴应熊最后怎么死的明明可以逃跑
- 清宫趣闻!原来慈禧太后竟是个水果鲜花控
- 北宋重臣欧阳修为什么看不起清官包拯
- 开创贞观之治的唐太宗李世民多大年龄过世的
- 陈师曾:又名衡恪,号朽道人、槐堂,著名美术
- 刘幽求为何会被贬两次都是因为什么
- 诸葛亮的老婆相貌丑陋,为何诸葛亮要娶她?
- 朱棣的玄孙朱见深造了一只杯子估价6亿
- 韩信号称兵仙,谁也不佩服,为什么就只佩服李
- 老照片定格保定火车站:慈禧逃亡乘龙车
- 赵高为何能翻手覆云秦始皇一项政策埋下祸根
- 他是秦始皇最信任的人,第一次出征就带兵50万
- 曾秉正是什么人?明朝洪武官员曾秉正生平简介
- 探秘:后宫里只有一个皇后的痴情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