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与千古一帝的差距至少有十万八千里_历史记录

隋炀帝与千古一帝的差距至少有十万八千里

历史记录 2025-04-04 20:31www.bnfh.cn历史故事

这是唐朝诗人皮日休对隋炀帝的评价。从大业元年到大业十三年,隋炀帝的长城建设、洛阳的兴建以及运河的挖掘,每一件都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业,堪比大禹的功绩。他却落得了“暴君”的千古骂名,这究竟是何原因呢?

原因在于隋炀帝过于急功近利,他希望在短短的十三年内完成这些巨大的工程,每年征发民夫百万修长城,数十万的劳工因此丧命。同样,每年征发民夫二百万修运河,又有更多的劳工因过度劳累而死亡。这种过于急迫的追求,使得百姓难以承受暴政之苦,纷纷起义反抗。最终,大隋朝在他的急躁与暴虐之下土崩瓦解,隋炀帝也在江都吊死。

有人会问,隋炀帝如此急功近利,他的手下百官难道就没有人劝谏吗?事实上,有许多大臣曾经劝谏过他。据国家级正史《隋书》记载,当隋炀帝想要大规模修建汾阳宫时,御史大夫张衡曾劝谏说:“近年来劳役频繁,百姓疲惫不堪,希望陛下留神,稍加抑制。”但隋炀帝不仅不听,还打击报复张衡,最终找个借口将张衡杀害。

对比之下,另一位皇帝李世民在处理类似情况时则显得更为明智。据《旧唐书》记载,贞观五年,李世民下令修建洛阳宫,戴胄得知后劝谏说:“洛阳宫殿已经足够遮蔽风雨,数年完成也算不晚。若立即修建,恐怕会伤害百姓。”李世民听取了戴胄的劝谏,并对他的忠诚与体恤国事表示赞赏,甚至提升了他的官爵以表谢意。

同样是劝谏皇帝停止修建宫殿,张衡因劝谏而被隋炀帝杀害,而戴胄却因劝谏而得到李世民的赏识与升官。从这一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出隋炀帝与千古一帝之间的巨大差距。隋炀帝急于求成,忽视百姓的疾苦,而李世民则更能体恤民情,从善如流。这一差距,至少十万八千里!

上一篇:明朝第一功臣徐达怎逃过朱元璋索命追杀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16-2025 www.bnfh.cn 怪异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