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耕望是怎样一个人?关于他的评价是怎样的_灵异网

严耕望是怎样一个人?关于他的评价是怎样的

灵异事件 2025-06-01 18:08www.bnfh.cn灵异事件

淡泊名利:严耕望的学术人生

严耕望先生,终身以“工作随时努力,生活随遇而安”为座右铭。他对名利的淡泊,使他在学术道路上更加坚定。

1964年,严先生受邀前往香港中文大学担任新亚研究所导师。尽管中大为高级讲师提供的旅费足以坐飞机,但严先生却选择轮船,将节省下来的钱用于贴补家用。彼时,他在台湾的生活已相当窘迫,而香港的薪金诱惑对他来说,更多的是为了支持老师钱穆,而非个人的物质追求。

在港期间,严耕望专注于《唐代交通图考》和《国史人文地理》的研究。他坚守史语所时期的“三不原则”,将精力完全投入到学术研究中,不为名利所动。当香港中文大学讲座教授的位置出现空缺时,尽管这在寻常人眼中是名利双收的机会,但严耕望却因担心行政工作对学术研究的干扰而婉拒。直至退休,他仍只是一个高级讲师,但在学术界,他的成就和地位无人能及。

余英时评价严耕望在名利面前“澹泊自甘、寂寞自守”,这种性格与他在学术上的勇猛精进、锲而不舍相得益彰。严先生对恩人的感戴,更是让人感动。他对钱穆和傅斯年两位先生的感激之情,非永志不忘,甚至不惜以个人健康乃至生命来回报。

晚年,严耕望为纪念傅斯年而赶写论文,不顾高龄与健康问题,连续熬夜,终因劳累过度而大病一场。他的身体从此大不如前,但即使如此,他仍强振精神,参加学术研讨会,表达对老师的尊敬。他的付出,最终换来的是生命的代价,但他的学术精神和对恩人的感激之情,却成为了人们心中的永恒。

严耕望的弟子李启文在整理老师的手稿时发现,老师有很多未发表的文章早已完成。但在为傅斯年纪念论文集投寄文章时,老师却选择重新撰写,以此表达对傅先生的感激之情。这种对恩情的回报,无疑让人们看到了严耕望对名利的淡泊和对学术的热爱。他的事迹,成为了人们心中的楷模。

Copyright © 2016-2025 www.bnfh.cn 怪异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